巧手搭起致富橋
———記婺城區來料加工經紀人吳春妹
在婺城區來料加工經紀人當中,來自羅埠的吳春妹可以說是一位“元老級”人物了。近20年摸爬滾打的創業經歷不僅為她開辟了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更重要的是為廣大農村姐妹搭起了一座致富金橋。
今年40多歲的吳春妹,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就開始嘗試來料加工業務。“我做這行比較早,當時來料加工還是個新鮮事兒,生意不大好做。”吳春妹說。由于她心靈手巧,做活認真仔細、注重質量,憑著執著和誠信,很快便贏得了客戶的信賴,業務像滾雪球似的越做越大,生意經營得紅紅火火。如今她在羅埠和義烏兩地經營著兩家來料加工企業,主要做家紡、手袋、箱包和環保袋等產品的貿易訂單和來料加工業務。
自己事業成功了,吳春妹沒有忘記帶領村里的婦女姐妹們共同致富。她說,身體健康的老人、家庭主婦和失地農民是做來料加工的主要群體,一般工廠會嫌他們年紀大或者文化水平低而不肯錄用。為了解決她們的后顧之憂,在她的帶領下,一些上至60多歲的老奶奶,下至40多歲的農家婦女都加入到來料加工當中來。湖田村的張燕芳跟著吳春妹做了10多年,她說:“春妹姐待我們同自家人一般,在這里工作我們很安心。”在前兩年的金融危機沖擊下,吳春妹的新豐工藝品廠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為了不拖欠工資和加工費,她不惜賣掉了一處心愛的房產。在困難之中,姐妹們也不離不棄,幫她度過了難關。
為把好質量關,吳春妹不但手把手教姐妹們怎么做,還經常上門到各加工點開展技術輔導。大家的技術水平提高了,產品質量也就好了,業務量就更多了,姐妹們的錢包也漸漸鼓了起來。平時在家里沒有多少收入的農村婦女,現在平均每月能掙到1000多元工資,一些農村老年人,一年下來也能掙到3000多塊錢。“自己有錢了,也可以為子女減輕負擔,不用每個月問子女拿養老錢了。”羅埠村年近七旬的周奶奶對記者說。為了讓更多的農村婦女有活干,吳春妹還廣開門路,跑到其他鄉鎮設立加工點。如今她在羅埠、洋埠、湯溪等鄉鎮設立了20多家來料加工點,她們可以足不出戶在家里加工產品,2009年總計發放來料加工費500多萬元,讓1000多名農村婦女實現就業。吳春妹說:“雖然自己被評為優秀經紀人,但最讓她高興的還是農村姐妹通過來料加工走上了致富之路。”
現在吳春妹在羅埠與義烏之間往返奔波,異常忙碌,對于這種快節奏生活狀態,她已經習慣了。有親戚勸她可以歇歇了,她總說割舍不下那些跟了她這么多年的婦女姐妹們。吳春妹說:“政府給了我很多的榮譽,對來料加工業又這么重視,我要把來料加工一直做下去,造福更多的百姓。”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