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西街道橫街口社區,逢年過節時,總會有一只特別的舞龍隊穿梭在大街小巷,這個舞龍隊是由居住在橫街口社區的退休阿姨們自發組織的夕陽紅舞龍隊。據舞龍隊隊長詹荷英介紹,全隊17名成員都是中老年婦女,平均年齡達58歲,所以,稱“夕陽紅舞龍隊”。
65歲的詹荷英是舞龍隊的隊長。詹荷英告訴記者,夕陽紅舞龍隊創建于2002年,是婺城第一支社區女子舞龍隊。當年社區參加市里的首屆文化藝術節活動,共出動了9條彩龍,社區的工作人員與社區內現年81歲的老藝匠王阿姨親手制作了這9條象征吉祥的彩龍。
“舞龍那天可熱鬧了,我們夕陽紅舞龍隊的隊員們身著紅衣服,頭扎黃頭巾,腰裹細絲帶,顯得特別精神,我們迎著龍燈向轄區共建單位拜年,共慶新春佳節。”詹荷英告訴記者。她在舞龍隊里是負責舞龍頭的,龍頭隨著龍珠的走式,帶動著整條彩龍變換各種造型。說起舞龍頭,鄭桂蓮滿臉驕傲。她可以把重達10多斤的龍頭舞得輕松自如,還技巧嫻熟地操縱著竹竿,讓龍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后面一群阿姨們,忙不迭地滿場跑動,表演“神龍擺尾”。“一路上鼓聲、鞭炮聲還有人群中的歡呼聲。小孩子見到我們可開心了,幾個調皮的孩子會在我們的隊伍中間穿來穿去,還時不時地伸手撫摩巨龍。”
舞龍是一項技術活,也是力氣活。女子舞龍,是否會因為體力上的不支,而影響舞龍的表演效果呢?據詹荷英說,舞龍隊成立后,專門從浦江請來了專業的民間舞龍老師。每年集訓那幾天,阿姨們每天舞得都是大汗淋漓。為了能夠把龍舞出精神、添點喜慶。阿姨們苦練游龍技藝,把兩條“長龍”舞得上下翻飛、游走迅捷,“龍盤柱、雙龍戲珠、老龍點豆腐”招招惟妙惟肖,引得周圍觀看的市民不住地鼓掌叫好。
“只要節目需要,我們隨時可以將兩條龍的隊伍擴大到九條龍的規模。”詹荷英說道,夕陽紅舞龍隊的阿姨們大多是愛熱鬧的,平日里時常聚在一起鍛煉身體。“舞龍是咱們中國的習俗,代表著喜慶,吉祥,一提起舞龍,大伙們那真是熱情高漲呀,爭著搶著想加入隊伍中來,為節日增添氣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