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地點:竹馬小學
小記者:金可欣、梅詩嘉、諸葛璐茜、余順輝、汪文凱、余曉可、張蒙可晨、徐若雯、潘艷玲(僅限于發言過的同學)。
主持人:熱鬧的春節過去了,關于過年,我想大家都有很多開心的事,收到壓歲錢肯定是最開心的事情之一。大家能不能說說看今年春節收到了多少壓歲錢啊?拿到紅包時候的心情如何?
金可欣:我今年收到了1500元壓歲錢。其中大年三十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每人給了我一個100元的紅包。
梅詩嘉:我收到了550元。
諸葛璐茜:我今年收到了15個紅包,總共是1000多元。很多都是拜年的時候親戚長輩給的,拿到的時候很開心。
汪文凱:我收到的壓歲錢有3200多元。
主持人:我看大家都收到了不少的壓歲錢,那么你們想過要怎么使用這筆錢嗎?
汪文凱:我把壓歲錢存起來,在開學的時候可以用來交一些費用,這樣就不用拿爸爸媽媽的錢了。
余曉可:今年我自己收了150元紅包,讓爸爸媽媽幫我保管。我存到了自己的儲蓄罐里了,加上里面原來就有的50多元,就有200多元了,到時候我可以拿來買文具,或者自己喜歡的東西。
張蒙可晨:我把1300多元壓歲錢都放到了儲蓄罐里。(主持人:這么多錢都放儲蓄罐里呀?不存到銀行嗎?)媽媽說以后幫我存到銀行里去。
金可欣:我的壓歲錢一部分用來買學習用品,一部分當做自己的零花錢。比如每天早上的早飯我就可以用自己的錢來買了。
諸葛璐茜:壓歲錢可以用來買書,比如一些練習本啊,平時爸爸媽媽會帶我到書店去買。
徐若雯:我也基本上都用來買書。我喜歡看書,特別是作文書。其他的故事書、練習本啊這些也會買,但買得最多的就是作文書。
主持人:大家好像都習慣把壓歲錢交給爸爸媽媽保管,或者是留一部分存到自己的儲蓄罐里面去。那么我想問一下,你們平時有沒有記賬這個習慣呢?把自己用過的錢都一筆筆記下來,時間一長,你會發現,那些錢都到哪里了?
潘艷玲:我平時花錢都記賬的。從去年5月份開始,媽媽和我一起記。(主持人:這位小記者的做法很好,記賬可以讓我們節約用錢,翻閱賬本我
們會發現,哪些錢是必需要用,哪些錢又是不必花的,用了就是浪費。那到現在你的賬本上記了多少錢了呢?)到現在為止,我的賬本上已經記了2000多元了。其中過年的時候買新衣服用了600多元。
相關鏈接:
每逢過年,民間百姓中有用紅紙包錢給晚輩的風俗,稱壓歲錢。舊時的壓歲錢是用紅線串上百枚銅錢,取其長命百歲之意,串成鯽魚形、如意形或龍形等吉祥形,取“錢龍”、“錢余”之意。
傳說很早以前,有種叫“祟”的小妖怪,除夕深夜出來,喜歡用手摸孩子的頭,孩子往往被嚇得哭起來。到了第二天,不是頭疼發熱,就是變成呆子,弄得民間有小孩的人家不敢睡覺,燈點到天亮,叫做“守祟”。有戶人家夫婦倆,五十多歲才生了一個寶貝兒子,八仙路過此地,算到這家孩子有難。于是八仙變成八枚銅錢,守在小孩身邊。孩子入睡后,夫婦倆用紅紙把銅錢一包,放在孩子枕頭旁邊,并吹滅燈上了床。半夜,“祟”出
來,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發出一道道閃閃金光,嚇得“祟”慌忙逃命而去。次日老夫妻把用紅紙包銅錢的事,告訴了左鄰右舍。以后家家效仿,逐漸就演變為“壓歲錢”。
記者支招:現在過春節,孩子手頭上的壓歲錢越來越多,如何支配這筆收入,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壓歲錢,父母更應該考慮如何使用,把它作為教育培養小孩獨立意識和理財觀念的好機會。專家認為,在協助孩子使用壓歲錢時,應該重點考慮培養孩子的人生閱歷、開拓孩子的視野、增加孩子對社會的接觸面等幾個方面,如:用壓歲錢帶孩子到科技館參觀;讓孩子用壓歲錢參加夏令營;讓孩子用壓歲錢捐助農村貧困學生等,增加孩子對社會的了解等等。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