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各地把旅游業發展都擺在了突出的位置來對待,如海南提出了打造“國際旅游島”目標,河南提出了“旅游立省”戰略,我省也提出“旅游強省”的目標。在各地掀起新一輪旅游發展高潮的背景下,我們如何抓住機遇,做大做強婺城旅游業,推動婺城旅游轉型升級,是事關婺城長遠發展的戰略性問題。
婺城旅游發展現狀
婺城旅游資源較為豐富。婺城區地理分布按照主城區、半山區、山區漸次分布。主城區為商貿中心、文化中心,歷史底蘊深厚,有保存完好的太平天國侍王府、八詠樓、古址城等知名古建筑。婺城的半山區和山區鄉鎮環境優美,山水生態良好,單體旅游資源有百個以上,擁有一批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旅游度假區,國家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婺城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婺城地處浙中城市群核心區,是浙江中西部現代物流、商業、教育、醫療、文化、信息和金融中心,宜游宜居。婺城是東南沿海通向內陸的交通要道和陸路交通樞紐,高速公路、浙贛鐵路穿境而過,公、鐵、航立體交通網絡發達,距杭州、上海分別只有90分鐘和三個小時車程。
婺城發展旅游基礎環境良好。婺城置縣1800多年,素有“南方鄒魯”的稱譽。區內有明清建筑群,宋代婺州窯遺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舉巖貢茶制作等獨特歷史遺跡。金華火腿、金華府酒、金華酥餅、婺州舉巖茶等以及金華戲、金華道情、金華斗牛、白龍橋板凳龍、蔣堂花棍舞、沙畈提線木偶等地方特色文化為豐富婺城旅游產品提供了較好的主題素材。
自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婺城鄉村基礎設施大為改善,康莊道路建設使全區等級公路通村率、硬化率達100%,一批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特色村和農家樂休閑旅游村(點)應運而生,使發展旅游經濟有了良好的民眾基礎。婺城發展旅游雖有較大的優勢,但也存在許多制約因素,導致婺城旅游經濟發展速度不快,成效不顯著。一是政府主導力度不夠,旅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整合。當前婺城旅游業發展還缺乏有效的政府引導和政策扶持,旅游業發展、管理、推動的力量還很薄弱。管理各自為政,資源分散割裂的狀態,整體效用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二是旅游規劃不到位,旅游經濟尚未形成產業。當前婺城旅游發展沒有統一的旅游發展規劃,旅游發展的定位不明確,對旅游的投入也偏少,對旅游資源的挖掘還不深,導致現在旅游景點“低、小、散”。三是旅游投入和宣傳不到位,旅游發展缺乏活力。由于區財力有限,加上旅游資本的市場化運作還未破題,導致旅游發展的投入嚴重不足。此外,婺城旅游缺乏宣傳推廣力度,旅游產品缺乏市場包裝,缺乏品牌推廣。
進一步理順旅游管理關系
要發展壯大婺城旅游經濟,必須對婺城旅游的體制管理關系進行創新,激發活力,創造動力。
(一)強化旅游主管部門的主導功能。區委、區政府于去年6月,重新確定了區旅游局的工作職能、人員編制、工作經費等基本管理要素,強化了區旅游局的管理職能。一要強化旅游局的規劃推動職能。婺城區發展旅游業首先要確定旅游發展規劃,旅游局要牽頭抓總,組織實施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的編制,明確婺城旅游發展的目標定位和發展方向,同時,抓總牽頭與各園區、鄉鎮一起做好旅游規劃的實施。二要強化旅游局的歸口協調職能。各園區、各鄉鎮通過旅游局做好項目包裝,做好旅游基礎數據、經濟數據的統計匯總,從而向省級部門爭取風景區發展的政策資金支持,向上級政府爭取旅游業發展的政策資金支持。三要強化旅游局的宣傳推介職能。旅游局要包裝整合各園區、各鄉鎮的旅游景點資源,統一在媒體、網絡、地理圖標等載體上推介婺城區旅游景點。統一宣傳婺城旅游,整體做旅游廣告,統一推介旅游產品,提升婺城旅游整體形象。
(二)突顯旅游經濟發展的實施主體。當前,干部群眾對婺城區旅游資源稟賦日益認可,也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對策,但真正要發展婺城旅游經濟,關鍵還是要有實施主體,有具體人去做這項事業。區政府、各園區、各鄉鎮作為政府部門直接參與旅游業的開發經營,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是不適宜的,通過設立旅游經營實體可以破題。諸如設立“婺城區旅游發展總公司”之類主體,由區旅游局作為主管部門,該公司對外負責婺城旅游形象的宣傳,旅游產品的推介;對內負責區內旅游資源的整合,旅游營銷的聯合等。此外,在仙源湖管委會和金西開發區內也應設立旅游發展公司(可由企業個體投資設立),按照市場化運作,負責區域內旅游的開發經營。此兩個園區的旅游公司可作為“區旅游發展總公司”的子公司,與總公司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但在旅游聯合營銷,旅游品牌宣傳方面,母公司和子公司要發揮旅游產品整合,對外聯為一體的作用。各地農家樂,鄉村游都可納入該母子公司的范疇,發揮婺城旅游的整體效應和規模效應,實現全區旅游資源的整合。
(三)優化南山區域旅游管理關系。婺城區的南山區域青山蔥郁,風光旖旎,要挖掘好南山的旅游資源,必須要有“大南山”的概念,將安地鎮、瑯琊鎮、沙畈聯為一體,整體開發利用。為此,將瑯琊鎮由仙源湖管委會托管,把瑯琊鎮的鐵店窯、瑯峰山、白沙溪和莘畈的生態風光、銀坑革命老區等旅游資源捆綁到仙源湖旅游開發當中,形成游線共組,資源互補。
挖掘潛力,整合資源,推動全區旅游業提升
當前,婺城區旅游文章要圍繞“一核三區多點”展開,“一核”即以主城區的古子城、侍王府、八詠樓為景點,依托主城區的商氣、交通、餐飲、網絡等配套設施發展旅游。“三區”指雙龍風景區、仙源湖度假區、金西九峰寺平區塊。“多點”指分布各鄉鎮的農家樂游和鄉村游。三大區塊中的雙龍風景區要堅持“好”字優先,著力打響“雙龍勝景、大仙圣地、浙中涼都”三大品牌,充分挖掘“黃大仙傳說”和“婺州舉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策劃和組織好“雙龍之夏”、“黃大仙祭祀”等主題旅游活動。此外開拓黃大仙道教養生市場,培育新的旅游增長點。三大區塊中的仙源湖旅游度假區要做好生態山水文章,著手建造旅游集散中心,要利用十里桂花長廊、桂花園及周邊的生態山水打造田園生態農家山莊,發展宜游宜住的休閑度假游。要利用仙源湖溪流的水資源條件,積極發展水上漂流等戶外運動,打造水上游樂勝地。要做好非物質文化的傳承,整合鐵店窯的歷史文化資源,發展古窯文化展示廳,游客陶藝現場制作等旅游項目。金西九峰寺平區塊要圍繞九峰山省級風景旅游區、寺平古村落、湯溪城隍廟和莘畈方家鄉村等旅游資源為重點,挖掘亮點,組合游線,積極打造鄉村風情游、農業光游和生態休閑游。區內自發的鄉村農家樂要進一步予以規范,在“農家樂”管理上實行“四統一”,即統一進行對外形象宣傳,統一安排接待游客,統一收費服務標準,統一結算。各鄉村農家樂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結合村邊自然環境或緩坡或溪岸修建游步道,健身路徑,方便游客散步健身。有條件的可修建健身房,門球場、網球場等便于娛樂健身。各鄉村農家樂要結合當地的民俗文化組織文體活動,豐富旅居生活。如看婺劇、聽道情、舞龍燈以及當地傳統的民間表演等豐富多彩的節目。鄉村農家樂要安排游客參與農事活動,體驗鄉村生活,如采摘類活動,摘水果、挖竹筍;捕撈類活動捕魚、捉泥鰍等;種養類活動播種、插秧、放羊、放鴨等,進一步增強游客的體驗性參與性。
強化旅游營銷和招商,做大做強婺城旅游業
目前,雙龍風景區已有較為完備的營銷網絡體系,與各大旅行社也都有較好的戰略合作關系。婺城的旅游營銷要借助雙龍風景區的營銷資源平臺,實現借船入海。由“婺城旅游發展總公司”與雙龍風景區旅游發展公司進行戰略合作,實行游客共組,游線聯合,資源互補的操作模式。如開發雙龍景區→仙源湖度假區,雙龍景區→寺平村→九峰山景區,雙龍景區→莘畈方家農家游等游線,實行聯合營銷,實現婺城旅游發展的市場擴張。要做大做強婺城旅游必須加強旅游招商,通過招商引進旅游項目、旅游資金和旅游人才。婺城的山水資源、人文景觀、歷史遺跡要轉化為吸引眼球的旅游產品,必須借助外力,通過項目策劃、資金投入、市場營銷才能實現。如在項目方面,可邀請上海康輝、中青旅等知名旅行社對具體旅游項目進行論證,確定具有新意和創造性的旅游內容后,再對外進行招商,使旅游項目更貼近游客、更貼近市場。在引資方面,符合婺城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可引入社會民間資本,用于旅游項目開發,解決政府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在人才方面,要爭取引入部分旅游高端人才,助推婺城旅游發展。橫店影視集團在聘請省旅游局某處的處長任總經理后,旅游經濟蒸蒸日上,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就是較好的一個案例。(作者系婺城區委辦公室干部)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