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婺城文化藝術節專題報道之{6}
———記者探訪“油菜花”節之塔石篇
500棵古樹村口招手
飛瀑清泉高山迎賓
“浙師大旅游學院專家看了這里的瀑布,說可與諸暨五泄相比;村口山岙里有幾十米高的500多棵古樹;我們村幾百丘高山梯田都種上油菜,這里將成為婺城區首屆油菜花節的重要景點之一。”昨天,塔石鄉余倉村支書劉貴森說起開發村里生態旅游的事很高興。
余倉村地處婺城區西南部深山區,近年來,在上級各有關部門的關心下,余倉村的發展經過了三次飛躍:2008年6月27日,余倉村舊村改造啟動; 2008年農歷十二月廿四,余倉村裝好了路燈,村民晚上出門再也用不著打手電筒了; 2009年11月11日,村里開始編修生態旅游規劃。
“馬上要辦油菜花節了,我們村各項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就等著大家來我們這里賞花游玩了。”劉貴森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余倉村共有135戶388人,其中240人在外經商打工,孩子們在外上學,只有老人常住村里。年輕人一般在市區買房,這些年來村里就前年造了一幢新房。在村莊整治前,余倉村又臟又亂。據村委會主任劉紅獻介紹:“我們這個山坳村光茅廁就有61座,全是沒有粉刷的黃泥房,很不雅觀;垃圾不是倒在茅廁里,就是扔在溪流中;2007年道路硬化后,村集體負債11萬元。”由于基礎太薄弱,余倉村甚至不敢上報村莊整治計劃。
“在開展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中,余倉村在區、鄉兩級的指導下,‘以虛促實’,認真研究制定了村莊整治方案、產業發展思路,幫助落實了資金。”劉貴森說,全村黨員和村民很振奮,全村100多幢黃泥墻房子全部粉刷完畢;茅廁拆除了38座,改建了23座,新建公廁3座;20個垃圾桶分布在主要路口;厭氧池、沼氣池正在建設中,村民的習慣也改變了,全村很少看到亂丟的垃圾。
在發展產業方面,村里成立了翠冠梨合作社;發展了茄子、辣椒、四季豆等高山蔬菜,今年還引種了高山番茄;養殖業也得到發展。劉貴森說:“除了五保戶、低保戶,日子都過得去。”
婺城區首屆油菜花節將于今年3月中下旬舉辦。在塔石鄉3000多畝油菜花中,余倉村因有著獨特的梯田油菜花被確定為節會的重要景點之一。除了高山梯田里朝天盛開的油菜花,村里的旅游資源不少。村口的山溝兩側分布著500多棵紅葉楓、苦櫧,根據村里的葉氏家譜記載,樹齡已有四五百年;山溝曲折幽深,清澈的山澗長流不息,分布著疊加式的瀑布群,下游最大的瀑布落差有四五十米,浙師大旅游專家考察后認為很有開發前景。前不久,浙師大旅游學院、婺城區旅游局已著手村里的生態旅游規劃。
“我們的土特產很受市場歡迎,今年不少人家光番薯干就賣了四五百公斤,每公斤賣20多元,還不夠賣。發展生態旅游肯定會帶來更多的人氣。”劉貴森說,屆時,村里的山茶油、土菜油、茶葉、筍干等都不愁銷路。村里還打算發展農家樂、農家旅館,等到九峰水庫蓄水,這里的魅力就更大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