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綠蔭 留下愛心
———雙龍“低碳林”與塔石“愛心林”帶給我們的啟示
3月27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受到了全球6000多個城市的響應。當晚,有全球125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個城市的機構和個人在27日晚間熄滅電燈一小時,參與“地球一小時”這一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公眾行動。33個中國城市參加了“地球一小時“活動。
近年來,世界各地暴雪、洪澇、干旱等災害頻發,氣候變化與環境污染已成為人類共同面臨的現實威脅,而這一切與人類活動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熄滅電燈,動作簡單,人們習以為常,而當數億人選擇在“同一時間”做出同一動作時,人們心中激蕩起強烈的情感共鳴,進而產生對人類命運和地球未來的共同關切。從這個意義上說,“地球一小時”無異于一次喚醒人類環保意識的大型行為藝術。
3月27日,我們也驚喜地發現,不論是在美麗的尖峰山腳下,還是在偏遠的塔石山區,一群年輕的企業家和私家車主,帶著家人,在不同的地點種植下一棵棵美麗的樹種,積極響應“地球一小時”活動。種下一棵樹,對于改善地球環境的效果或許微不足道,但卻能讓人感受到人類集體行動的力量,而保護地球,需要的正是這種立即行動的魄力和勇氣。
更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人們正在采取更多的環保行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無車日”活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限塑令”的意義,而四年前還只是“悉尼事件”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如今已成為覆蓋數千座城市數億人口的全球性環保活動……生活在地球不同角落的人們正在用實際行動彼此呼應,鼓舞人類共同應對環境挑戰的勇氣。
熄燈一小時,栽種一棵樹,對于節約能源、減少發電造成的溫室氣體和其他污染性氣體排放或許只是杯水車薪。但是,當由此激發的環保意識深入人心化為思想,當思想化為行動,當行動變成習慣,那對于全球環保事業的貢獻將不可估量。
……也許,個人的碳抵消并不會成為影響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但這種意識本身就具有深遠意義,畢竟,拯救地球只有靠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