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竹馬鄉各村的主要道路邊,村民們忙著補植樹苗。據了解,該鄉計劃用五年時間,通過大力開展植樹造林,使全鄉可綠化空間基本得到綠化,基本實現“鄉村園林化、路渠林蔭化、農田林網化、庭院花園化”,6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區級以上綠化示范村。
植樹造林、綠化家園,是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是造福當代、澤被子孫的千秋偉業,也是確保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工程。為此,竹馬鄉積極響應“綠化婺城”活動的號召,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廣泛發動,加大宣傳,在全鄉掀起植樹護綠的熱潮。
全民綠化,不斷提高植樹造林的公眾參與度。竹馬鄉采取各種有效形式和途徑,鼓勵社會各界人士建設“黨員林”、“團結林”、“勞模林”、“希望林”、“青年林”、“同心林”、“三八林”等主題林,大力倡導社會公眾、苗木合作社(大戶)以投資投勞、捐款損樹等多種形式植綠增綠,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增綠護綠、改善環境、造福后代的濃厚氛圍。
突出重點,全力拓展綠化造林空間。按照建設“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樹種多樣、生態穩定、環境優美”的要求,竹馬鄉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大力提倡選用本鄉培育的各類苗木,以中、低檔苗木為主。據了解,該鄉大力開展十里長湖旁、宅旁、溝旁、河旁、路旁等“五旁”綠化造林,其中,主要道路兩側主要栽植喬木,實行喬灌結合、針闊混交、常綠為主,部分地段還要建設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的綠化長廊;在河渠澗塘沿岸因地制宜,種植固土能力強、綠化效果好的鄉土樹種。另一方面,繼續創建省級、市級、區級“綠化示范村”,加快建設“綠化特色村”,結合農村環境整治、住房改造,號召村民共同自覺加入植樹造林行列,努力達到路邊有樹木、庭院有綠蔭、活動有綠地。
強化管理,確保綠化造林工程質量。按照“誰種誰管”的原則,落實管護責任,充分發揮現有村級衛生保潔員、道路養護工、水利員等管護人員作用,加強對村莊、道路兩側、農田林網等綠化地段的管護。加強依法治綠,增強全社會愛綠護綠意識,妥善處理好基礎設施建設與林木保護之間的矛盾,嚴厲打擊損綠毀綠等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