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獎儀式圓滿落幕。
“春泥護花獎”獲獎代表范聰球走上領獎舞臺
主持人采訪“愛心慈善獎”獲獎代表陳新。
主持人采訪“創(chuàng)業(yè)自強獎”獲獎代表徐巧琴。
主持人采訪“孝敬老人獎”獲獎代表滕愛青。
主持人采訪“基層文化耕耘獎”獲獎代表徐惠清。
婺劇唱得歡
觀眾樂開懷
鑼鼓震天響
38位獲獎者,都是普普通通的群眾,他們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沒有豪言壯語,但平凡的面容背后,是不平凡的堅持,他們或助人為樂,或無私奉獻,或自強創(chuàng)業(yè),或孝老愛親……他們以一己之力,為這個社會帶來融化在手心里的溫暖和流淌在身邊的感動!他們像前進路上的明燈,引領這個社會在道德之路上前行,成為我們這個社會道德建設的基石。
大紅的地毯、炫麗的舞臺、閃亮的獎杯,再加上電視直播,婺城百姓舉辦的“草根獎”頒獎儀式,不亞于奧斯卡頒獎典禮。
4月16日下午,在羅埠鎮(zhèn)陳家村曬谷場設置的“星光大道”上,走來一群“草根民星”——
“下面邀請‘孝順老人獎’獲得者登臺領獎……”隨著音樂響起,滿頭銀發(fā)的滕愛青從鋪著紅地毯的“星光大道”上款款走來,今天的她格外漂亮,身披紅授帶,邊走還邊向臺下的觀眾揮手致意,那味兒不輸給任何大明星。
71歲的滕愛青是瑯琊鎮(zhèn)南山村村民。她二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年邁婆婆,每天堅持給婆婆擦身、穿衣服、梳頭發(fā),從未有怨言。在滕愛青的照料下,99歲的婆婆成了村里的老壽星,享受著幸福的晚年生活。
滕奶奶從頒獎嘉賓手中接過閃亮的獎杯時,臉上泛起淡淡的紅暈。她動情地發(fā)表了自己的獲獎感言:“謝謝大家,其實我也沒做什么特別的事。照顧老人,是我們兒女最應該做的事。”話音剛落,臺下的觀眾掌聲不斷。“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不是兒女,情比骨肉。滕奶奶20余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婆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延長了愛的長度,也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超越血緣的孝心。現(xiàn)場,“草根獎”評選活動組委會的頒獎詞,深刻詮釋了滕奶奶的孝道精神。
80歲的陳新奶奶是湯溪鎮(zhèn)中心小學的一名退休老師。她一直竭盡所能幫助貧困學生,一位女學生家窮沒鋪蓋,她便讓其與自己同住;十余年來,她資助數(shù)家因病因災的農(nóng)村貧困親友近三萬元,愛心捐獻約4200多元;退休后,她還自辦理發(fā)工具,當起了幾百名學生的義務“理發(fā)師”。
陳老師當“明星”了,當年接受過陳老師幫助的學生們也趕來捧場。他們動情的握著手、抱在了一塊,孩子們紛紛舉起自己的獎狀和曾經(jīng)獲獎的作品,感謝陳老師的諄諄教導和無私奉獻。“陳老師,您對我的幫助,我這輩子都銘記在心。‘愛心慈善獎’獎給您,您當之無愧!”學生劉素花說。曾經(jīng)得到陳老師幫助的范祖鑫將一束鮮花獻給了陳新,祝愿陳老師身體健康,闔家幸福!
和陳新奶奶一樣,范聰球也是一名小學退休教師。在35年的教書育人工作中,范老師與孩子們結下了不解之緣。退休后,本著“感恩、奉獻、娛樂、健康”的理念,范老師積極參加鎮(zhèn)退協(xié)分會組建的宣講團,繼續(xù)發(fā)揮余熱。四年來,她走遍了湯溪鎮(zhèn)的每所學校,向同學們宣傳黨的好政策,并無償為村里的孩子辦夏令營,盡心盡職,讓孩子學得開心,讓家長們放心。當主持人問及范老師對獲得“春泥護花獎”有何感想時,她說:“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希望能把所有的心血都奉獻給教育事業(yè),奉獻給孩子們。”是啊,“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正是因為有了千千萬萬個熱愛教育事業(yè)的人,有了這樣的愛,我們的社會才處處充滿溫暖,充滿愛意。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這群激情昂揚的“創(chuàng)業(yè)自強者”一出場,便贏得了臺下陣陣敬佩的掌聲。其中,優(yōu)秀來料加工經(jīng)紀人徐巧琴特別引人注目。
徐巧琴是長山鄉(xiāng)石道畈村一名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從2002年開始,她便積極投身于來料加工行業(yè)。現(xiàn)在,她成了村里有名的來料加工經(jīng)紀能人,加工點的規(guī)模從原來的2間小房擴大到5間寬敞明亮廠房,縫紉設備也更新了,職工也從原先的8名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35名。現(xiàn)在,職工們每月可以拿到800—1500元左右的加工費。“她為改善石道畈村許多家庭婦女不良生活習慣、增加家庭收入做出了積極貢獻。”當主持人這樣夸獎徐巧琴時,她笑著說:“姐妹們共同致富,才是真的富。”
近年來,農(nóng)村老百姓通過辛勤勞動和自主創(chuàng)業(y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對文化的追求也日益高漲起來,一群“基層文化耕耘者”應運而生。他們身體力行,從事基層文化的創(chuàng)作和傳承,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長山鄉(xiāng)長山二村村民徐惠清便是其中之一。自2004年擔任文化輔導員以來,徐惠清采取“一帶一”、“一幫一”的方法,為各村組織節(jié)目。在她的帶領下,長山二村先后組建了鑼鼓隊、氣排球隊、舞蹈隊、雙花棍隊等四支隊伍,并幫助桐溪村組建了坐唱班,幫助鄉(xiāng)老年體協(xié)組建了舞龍隊。徐惠清用傳、幫、帶的方式,帶動了其他各村搞文化活動,目前全鄉(xiāng)已有15個村組建起一支以上的文藝隊伍。她先后被評為區(qū)、市、省級文化示范戶,連續(xù)五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在“草根獎”頒獎典禮現(xiàn)場,五位設獎單位代表和個人也贏得了觀眾熱情的掌聲。山山烘培公司的王平是本次“孝敬老人獎”的設獎者,也是兩年前“草根獎”的獲獎明星。她說:“我自己就是從農(nóng)村走出來的。當年的‘草根獎’肯定了我的成績,激勵我做得更好。我希望通過設立這個獎項,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農(nóng)村形成孝敬老人的好風氣,讓老人們能夠安享晚年。”
邵云豐是婺城區(qū)羅埠鎮(zhèn)寧家畈村人,目前在金華開了一家廣告公司。看到一幕幕感人的場面,他激動地對記者說:“通過政府部門引導,民間設獎、百姓評選‘草根明星’這種方式來弘揚精神文明建設,很有意義。我希望明年也能參與‘草根獎’設獎活動,為精神文明建設出一分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