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貿回暖了,訂單增多了,來料加工的活計好找了。2010年第一季度,金西開發區的許多來料加工經紀人都說業務不降反增,羅埠鎮山下陳村的童慧蘭就是其中的一員。多年來,她憑著自己的努力,為農村閑散婦女勞動力提供了很好的在家門口掙錢的機會,為她們的增收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并獲得了金西開發區2009年度“來料加工優秀經紀人”稱號。記者見到她的時候,她正騎著自己的鐵皮三輪運輸車,風風火火地為某家紡織公司送加工產品。她告訴記者,4月初她又接了幾個單子,主要生產家紡、生活用品、枕頭、靠墊等產品。
早在16年前,童慧蘭從朋友那里拿了一些來料加工的活干,開始組織村里婦女從事來料加工業,當起了來料加工經紀人,經過這幾年的艱辛發展,童慧蘭的來料加工已經逐步走向成熟、穩定的階段,由于誠信度高和加工產品質量好,取得了老板和加工人員的信任,自己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如今,她與百合紡織、金麗達工藝、越爾、錦繡紡織等十多家紡織企業長年合作,另外還有一些人將不少零星活送上門給她做,因此,她每天忙得團團轉。2009年累發放加工費30余萬元,加工人員最多時有100多人。
童慧蘭的來料加工基地雖然不大,但一臺臺的縫紉機在工人的操作下發出快節奏地嗒嗒聲,整個空間像極了工廠的加工車間。童慧蘭告訴記者,有一些企業,做了幾年外貿生意,有了足夠的渠道資源后,就會把每年接到外貿訂單拿到她這里來。讓她負責簡單、易操作的幾道程序,然后再運回廠里加工。因為對于企業老板來說,外包工序既省下了廠房租金又節約了管理費用,這樣比原先更賺錢,而作為像她這樣的來料加工經紀人也從中分得了利潤。
童慧蘭心里有著自己的盤算,長期做同一類產品,工人加工技藝會越來越熟練,自己管理也輕松,肯定有好處。但是,這么多年來她早就知道行業的一些“道道”,外貿企業往往在接到訂單時忙得一塌糊涂,如果接不到訂單又沒事做,這等于是把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別人。“前兩年,由于受到經濟危機的沖擊,紡織企業影響較大,很多時候接不到這一類的單子,后來,我從義烏接了一些假花、清潔手套等日用產品的活。”童慧蘭告訴記者,來料加工現在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了,當年同村與她一起從事來料加工業的人就有四五個,現在只有她這一家堅持了下來。
談起現在企業招工難的現象,相對于一般工廠有各種規章制度,童慧蘭總結了自己來料加工基地招聘人員的優勢:一是自由,她這里的工人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工作時間,家中有事,中午回家做飯或是平日里接送孩子上下學,都可以隨時走開。二是工資發放按時、足額,來料加工完全按件計酬。身體健康的退休老人、下崗職工、家庭主婦、失地農民,是做來料加工的主要群體。對這些人群,一般工廠會嫌他們年紀大或者牽掛多而不肯招,她這里沒有門檻。童慧蘭說,口口相傳是她這里招工的最主要方式,90%以上的加工人員是通過親友口口相傳介紹來的。據了解,在童慧蘭基地打工的人員,好的時候每天可以掙到80-90多元。工人們表示,老板人好,誠信經營,他們也樂得為其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