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放學回家,看見奶奶正在包湯圓。一個個白白胖胖的湯圓像一群小白鵝排在案板上,挺可愛的!我也想大顯身手,興致勃勃地對奶奶說:“奶奶,我也要包湯圓,您教教我吧。”奶奶爽快地答應了。
奶奶先給我示范,看著奶奶利索地一搓,一按,一捏,漂亮的湯圓誕生了。我見了喜形于色,原來這么簡單。我從面團上揪下一小塊,放在手心搓呀搓,一個小圓球搓成了,接下來要搓成杯狀樣:我先用食指在面團上按出一個小洞,然后把拇指伸進小洞和食指相互配合,捏呀捏,可一不小心,面皮的底部咧了一個口子。我如此反復做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我不免有些著急。
奶奶不緊不慢地說:“傻孩子,這么沉不住氣。這是剛學包湯圓的人都會遇到的困難,奶奶教你一個方法:搓面皮時,不能心急,要沿著面團小洞的旁邊慢慢地搓,不要把拇指直接向面團的底部搓去。反復練幾遍,會一個比一個好的。”
按照奶奶的方法去做,果然沒有把面皮戳破,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我所希望的“漂亮小杯”成了“敞口的小碗”。結果把肉餡放進去無法收攏。這時,奶奶邊示范邊說:“左手攏住面團,把大拇指和食指圍成一圈,口就受限制,不會很大,收口就容易了。”沒想到做湯圓,竟有那么多講究!
我嚴格遵守奶奶的要求去做,終于成功地包好第一個湯圓。一個,二個……果然一個比一個好。
指導老師:羅寶娣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