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正宗的身材與眾不同,不是因為他的左腿裝著義肢,而是因為他有著令人咋舌的胸大肌和手臂肌肉。他就是憑著這身肌肉,拿到了2005年省體育競賽中心主辦的“大紅鷹杯”浙江省第二屆“臥舉王”挑戰賽冠軍,當時他的臥舉成績是152.5公斤。這是一次與健全人的較量,這次勝出,使他成了名副其實的“臥舉王”。
呂正宗是金華市金東區嶺下鎮包村人。1979年,他才9歲,有一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被大貨車撞倒,從此失去了左腿。在以后的16年里,他的人生就靠著兩根拐杖支撐,直到1996年裝上義肢。在此期間,他在服裝廠打過工,當過排版師,也干過機修工。1999年,他參加了金華市第一屆殘疾人運動會,就拿到了臥舉第三名,而那之前,他只練了一個多月。他的“神力”從何而來?“拄拐杖啊!我每天拄著拐杖,手臂當然很有力量了。而且我從小身體好,也喜歡運動。”
這個第三名似乎讓呂正宗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他說自己從2003年開始,就有規律地堅持每天鍛煉兩個小時。他曾先后在浙江省第五屆和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上拿過臥舉的第二、第三名。
現在的呂正宗,在金華市婺城區秋濱街道朱基頭開了一家健身活動中心,有會員100多人。每天,他要指導會員健身,自己也要堅持鍛煉。因為他有一個目標:參加2011年在杭州舉辦的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并爭取拿冠軍。為了這個目標,呂正宗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專注,并在艱辛中收獲著樂趣。因為殘疾,他至今單身。但他把生活上的孤單寂寞拋在一邊,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訓練中。
因為金華缺少專業培養殘疾運動員的老師,呂正宗只好自己當運動員,自己當教練。他的專業知識大多來自書本和網絡,那些前來運動的朋友都是他的陪練。據說,健身房里那50公斤一只的啞鈴,只有他舉得起來。訓練中有什么疑難問題,他會打電話向著名的殘疾人舉重教練李偉樸請教。他說現階段,他要爭取的成績是210公斤。
呂正宗還是自己的營養師。因為舉重運動員的食譜與普通人很不相同。他說自己總結各方面的資料,現在列出的食譜是這樣的:早餐一杯蛋白粉,加面包和雞蛋;中、晚餐以牛肉為主,輔以雞胸肉和蔬菜。他說自己米飯吃得比較少,一般一餐一大碗;牛肉是加生姜白煮的,吃的時候蘸些醬油,因為運動員不能吃太多的鹽和油。如果去西餐廳吃牛排,那別人吃一份,他可能要吃三份,就那三份也比不上他自己平時做的一份多;他一天還要吃20多只雞蛋,也是白煮的,只吃蛋白,不吃蛋黃。一般早餐吃6只雞蛋,中餐吃8只,下午訓練結束后吃四五只,晚上睡前吃三四只,再加一杯豆漿。這樣下來,一天的伙食費就要40多元。他說現在條件好多了,四五年前,牛肉都吃不起。
訓練結束后,呂正宗讓記者摸摸他的手臂,肌肉堅硬如鐵。他說這是肌肉充血,需要按摩放松。這時,他又成了自己的保健師,全靠自己拍打、放松。
記者問呂正宗:“明年你就41歲了,參加比賽,年紀會不會太大了點?”
呂正宗充滿信心地舉了很多“高齡冠軍”的例子,比如上海的殘疾人舉重運動員吳國境,2004年曾在雅典舉行的殘奧會上打破了全國紀錄,他今年已經48歲,仍活躍在體壇;再比如江蘇的兩屆殘奧會舉重冠軍張海東,今年已經42歲。與他們相比,他還是“少壯派”呢。
呂正宗走到訓練器材前拿起一只50公斤重的啞鈴,躺下,又讓朋友把另一只啞鈴捧過來放在他手上,調整呼吸,“嗨!”啞鈴穩穩地舉了起來。呂正宗孤獨而艱苦的訓練又開始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