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為媒,文化交流展風采
———白龍橋青年婺劇團赴東陽演出側記



6月21日,婺城區婺劇促進會赴東陽開展交流演出活動。天空還算作美,晚上6點開始,大雨漸止,時不時的毛毛細雨并沒有影響到大家的興致。化妝、搭臺、布置,40多名演職人員各司其職,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演出前的準備工作。“這是我們第一次到東陽演出,一定要拿出最好的狀態來。”白龍橋青年婺劇團團長倪秋花對所有的演員說。
“嗆、嗆、嗆……”7點30分,高亢悠揚的婺劇開場曲調———鬧花臺響起來了。東陽文化廣場上的人氣也隨之越聚越旺,很快,東陽文化館為市民準備的500張凳子坐滿,周邊還站著不少市民。“我9歲的時候,媽媽就帶我看婺劇了,非常喜歡,今天這么好的機會,我怎么能錯過呢。”63歲的龍金仙站著看完了全場演出。
當天晚上,青年婺劇團為東陽市民帶來了經典婺劇《漢武皇登基》,演員們豐富的表情、精彩的演出把一部古裝戲演奏得跌宕起伏,劇中人物的真、善、美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引人入勝。兩個小時的演出結束,贏得了熱烈掌聲,臺下的觀眾更是意猶未盡,不少市民都在問:“明天還有沒有?”75歲的東陽市民陳金玉說,以前沒看到過這么好看的婺劇,這場戲不僅演得好,還很有教育意義,金華的婺劇團演得真不錯!
“東陽婺劇促進會從去年開始,每年的6、7、8三個月都會組織一場婺劇演出活動,曾邀請過義烏、浦江等周邊縣市同行來東陽演出。這一次與婺城區的婺劇交流活動反響和效果都很不錯,我們受益良多。”東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婺劇促進會會長陸益民告訴記者,成立于2007年的東陽市婺劇促進會,為了促進婺劇發展,傳播地方戲曲文化,給婺劇愛好者創造了一系列條件:經常組織各類婺劇廣場表演;邀請浙江婺劇團老師指點各鄉鎮、街道的婺劇愛好者;經常下鄉分發婺劇碟片,并成立湖溪鎮、南馬鎮等多個婺劇促進會基層分會。
據了解,6月19日晚,東陽婺劇促進會就已帶著東陽東江百花婺劇團的30多名演員來到婺城區羅店鎮,他們與我區青年婺劇團的同臺輪番演出獲得了圓滿成功。“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成長得更快。這次的交流演出讓我們在唱腔等方面學到了很多新形式,也交到了不少朋友。”倪秋花開心地告訴記者,演出結束,他們就接到了東陽巍山鎮懷魯村的中秋演出邀請。
婺城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婺劇促進會會長朱志龍表示,我區的婺劇促進會也將通過開展各種學習交流活動,讓婺劇更好地在群眾文化生活中生根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