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改造后的白龍橋鎮葉店村,寬闊的水泥路四通八達,漂亮的別墅鱗次櫛比,如茵的綠草遍布房前屋后……村民傅菊仙喜滋滋地告訴記者:“以前村里的房子全是清一色的磚木結構,經過改造后,整齊劃一的小別墅替代了以往破舊散亂的老房子。”
“葉店村的農房改造不僅成為婺城區的一個成功案例,也為全市提供了一個農房改造的樣本。”婺城區農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幾乎每周都有兄弟縣市的考察組前來葉店村參觀學習。然而,在2006年7月之前,葉店村對要不要舊村改造還進行過激烈的討論。該村通過召開村兩委會、村民代表大會、黨員大會和戶主會,一致確定要實施舊村改造工程后,村兩委再請專家和上級領導對葉店舊村改造進行風險評估,這一做法在全市還是首家。歷經一年時間,在經過大大小小50余次會議和六次修改后,《葉店村舊村改造實施細則》正式制定出來,并在村民代表大會獲一致通過。“《細則》一共有19條,條條相扣,非常縝密,整個葉店村1600多名村民沒有一個人能挑出它的毛病。”村委會委員季麗環說。
為了從一開始就走上科學規劃的路子,該村堅決按照《細則》執行,決不亂開口子。“為此,葉店村的村支書沒有少挨親戚朋友的罵,說不照顧他們。”白龍橋鎮一位鎮干部說。
葉店村農房改造的經驗就是堅持“一戶一宅”、“先拆后建,誰先拆誰先建”的工作原則。地基安排上,采用了級差地基方式,進行有償選位,對自家無舊房的申請建房農戶,要求其必須先向其他農戶購置舊房,拆除后方可申請建房地基。
去年年底,葉店村舊村改造已完成總體工程的80%,剩下的20%怎么推進?該村村支書葉兆寅提出新的建議:現在村里為數不多的幾幢舊房子之所以沒拆,主要是因為戶主實在沒錢造新房,為此,可以由符合《細則》建房條件的戶主買下這個拆建名額建設新房,舊房戶主可以在建成的新房中買套間居住。村上有兩戶就把舊房賣給有符合條件的村民拆舊建新,一戶賣了68萬元,一戶賣了18萬元,而村上建的套間只要1300元/平方米,購買套間后還有余錢發展生產。
葉店村現已基本完成舊村改造工作。通過農房改造,村里還騰出可利用土地6000余平方米,集體收入增加了1300多萬元。有錢后,全村安裝了47個治安監控探頭,社會治安得到明顯改善。全村55周歲以上老人每月還可領取80元生活補助。
不僅如此,哪戶人家的孩子考上大學,村里也都給予一定的獎勵。近年來,村里還先后投入幾萬元,建起了板凳龍隊、花棍隊、健身球隊,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