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秀“絕活”舞臺展自信
——首屆婺城區“浙中建材”杯城鄉文化大比拼見聞

旋轉的舞臺,柔和的燈光,搖滾的音樂,優美的舞姿……這一切都在婺城區鄉間舞臺上得到盡情展示。由婺城區委宣傳部主辦的的首屆“浙中建材”杯城鄉文化大比拼活動已經進行了近一個月,參與PK的鄉鎮和街道紛紛進行了城鄉文化“對決”,奏響了城鄉攜手共同建設文化大區的樂章。
羅埠鎮PK城東街道——
村居合作齊唱太平盛世
6月24日,盡管天下著大雨,但晚上六點多鐘,人們還是從四面八方涌上羅埠影劇院觀看羅埠鎮與城東街道文化PK賽。
首先上場的是由城東街道青春路社區選送的越劇《碧玉簪》選段《送鳳冠》。舞臺上,表演者身著古裝,唱得字正腔圓,一招一式干凈利落,極具專業水準,令喜歡越劇的觀眾看得如醉如癡。
排舞作為一種國際性的健身舞蹈,越來越受到男女老少的喜愛,特別是新農村建設開展后,每當傍晚,在鄉間的休閑廣場上,總能聽到那“恰、恰、恰”的音樂聲。羅埠鎮后張村的姑娘大嬸們,便是排舞的熱心人。瞧,在舞臺上,她們正在快樂地飛舞著,這就是后張村表演隊帶來的健身舞蹈《你叫誰達令》。
舞不盡,歌不完,如今的生活比蜜甜,大家也爭相做起“低碳達人”。城東街道上浮橋社區選送的小品《自作自受》,講述了一位企業老板不顧周圍群眾的指責和勸告創辦了一家污染企業,結果產下了一個畸形兒。演員詼諧幽默的語言和表演手法,給臺下觀眾帶來了歡樂和思考。
柳浪聞鶯,千姿百態,小橋流水,清澈如練。江南女子,在蒙蒙的三月煙雨中演繹著亙古不變的傳說。到底是你醉了江南,還是江南醉了你?關于那個江南的故事,羅埠鎮大學生“村官”王淑丹的詩朗頌《醉江南》別有一番風味。她甜美的聲音,帶給觀眾煙雨蒙蒙的江南三月美景。而后張村的小品《新農村新風貌》,則通過活生生的事例,講述了新中國、新社會給老百姓帶來的福音。
窗外雨綿綿,但舞臺上節目依舊精彩紛呈,城東街道通園社區選送的舞蹈《異域風情》,青春路社區選送的小品《媽媽我錯了》,人民東路社區選送的舞蹈《我要去拉薩》等等,都以獨特的藝術魅力,感染著每一位觀眾,許多羅埠村民都感慨地說,真沒想到,在羅埠還能看到這樣精彩的節目,真是大飽眼福了。
蔣堂鎮PK城西街道——
城鄉互動同演精彩生活
6月25日下午,蔣堂鎮與城西街道舉行城鄉文化PK賽。舉辦城鄉文化PK活動,這是對城鄉文化創建工作的一次檢閱,更是加強城鄉文化交流的有效載體。
節目開始,首先是由蔣堂鎮“田野風”演藝團溪口村舞蹈隊表演的舞蹈《好運來》。這群農家婦女以優美的舞姿、嫻熟的技藝,展示了農村幸福的生活。《好運來》的鼓點剛停下,城西街道小花園社區選送的節目《祖國您好》又緊接著歡樂開鑼。
俗話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可有人舍得用一萬塊錢為自己買一件舊衣裳,這又是為什么呢?這就是蔣堂鎮“田野風”演藝團開化村曲藝隊表演的方言小品《村長的西裝》。小品通過幽默的故事,反映了廉政建設在鄉村的深入,也反映了當前農村干部清正廉潔、一心為民的良好品行。
18年前,為了山外幾萬畝農田的灌溉,為了金華城幾十萬居民喝上純凈水,沙畈人走出祖祖輩輩生活的大山,來到蔣堂鎮重建家園。如今,他們生活得怎么樣呢?沙畈村舞蹈隊表演了節目《春風里,陽光下》,從姑娘們輕盈的舞步、舒心的笑容上,我們感受到改革春風的溫暖,黨的陽光的燦爛。
“那年你到山背,報我去去便歸來,她日日望著這條路,總看不見你儂歸來……”以“湯溪方言”進行演唱的歌曲《老老嬤》,帶給觀眾的是不一樣的享受。湯溪曾經是姑蔑古國遺址,韻味十足的湯溪方言也稱為姑蔑古語,屬吳越語言種類,是一種非常有特色的地方語言。《老老嬤》也是近來在網上廣為流行的歌曲,由曾在湯溪九峰山腳生活過的上海文化人張廣天創作。而在當天用這種方言唱歌的,是蔣堂新時代傳媒的豐建平。標準的湯溪方言,優美的音樂旋律,讓這首歌產生了極大的藝術震撼。對于蔣堂人來說,還是第一次聽到用湯溪本土語言來演唱歌曲。
節目一個接著一個,臺下觀眾看得是不停地鼓掌。小花園社區編排的小品《還是鄰居好》,蔣堂鎮機關舞蹈隊選送的舞蹈《春語》,二七社區火車頭藝術團表演的越劇《穆桂英掛帥》,蔣堂鎮“田野風”演藝團直里村舞蹈隊表演的舞蹈《舞動新生活》等等,真是精彩紛呈,美不勝收,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藝術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