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殯葬改革 優化生態環境
昨天上午,婺城區召開農村公益性生態公墓建設推進會,對我區下一階段農村公益性生態公墓建設的工作任務進行安排部署。區委副書記、區長祝倫根,副區長邵永華參加會議。
近年來,我區在推行遺體火化、推行生態葬法及革除喪葬陋俗等方面取得了成效。1996年列入全面實行遺體火化縣以來,經過1996年、2005年兩次擴面,截至目前,全區除未通公路的2個自然村7個戶外,已基本實現了全境火化。在依法推行火化的同時,全面推行生態葬法,積極推行“綠色殯葬”,目前,全區377個公益性公墓中,70個是生態公墓,占18.5%,其中骨灰紀念墻(堂)17個。我區還加大對“三沿五區”青山白化治理力度,全區共整治各類私墳8270座。規劃、民政部門在現場勘查的基礎上,按要求制定完善了我區2010年至2030年公墓的布局規劃,有效整合了現有公墓資源。在抓生態墓區建設、全面推進生態葬法的基礎上,開展殯葬用品市場集中專項治理活動,對制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的,特別是對非法生產、銷售面積超大墓碑的經營戶從源頭上進行檢查清理,自行拆除10家,要求整改7家,取得較好成效。目前,我區積極推行殯葬試點工作,湯溪、羅埠等五個試點鄉鎮生態公墓建設均已啟動。
祝倫根指出,推進殯葬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破除喪葬陋習,節約土地資源,倡導健康文明殯葬行為。殯葬改革是政府的基本工作職責,是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營造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的客觀需要,一定要充分認識殯葬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艱巨性。從思想上重視殯葬改革工作,深刻分析癥結所在,積極主動推進此項工作。
祝倫根要求,各級各部門必須突出殯葬改革重點,以移風易俗為導向,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抓住關鍵,強化措施,積極穩妥、有序有效推進殯葬改革各項工作。
祝倫根強調,殯葬改革是一項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和強制性的工作,要取得實在效果、達到預期目的,各級各單位要建立健全分工負責、責權明確、落實到人的責任體系和目標管理督查問責制度,定期不定期組織督促檢查,確保殯葬改革取得明顯效果;各鄉鎮街道、有關部門,必須把殯葬改革和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落實黨政一把手負責制,明確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確保工作時時有人抓,處處有人管;要把加強宣傳教育工作作為推動殯葬改革的基礎性工作和重要措施,創新宣傳方式,豐富宣傳內容,拓寬宣傳渠道,強化宣傳聲勢,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厚養薄葬”的現代喪葬觀念,為殯葬改革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會上,湯溪鎮就仙鶴陵生態公墓建設做了經驗介紹,羅埠鎮、安地鎮和塔石鄉做了表態發言。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