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火車頭”歡樂駛萬家
——記“高峰杯”基層文化耕耘獎獲得者謝正榮
“大家唱的都不錯,注意相互配合,尤其是表情要自然。下面再練習幾遍。”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城西街道二七社區鐵路工人俱樂部京劇聯誼會的排練現場,恰好碰上謝正榮和票友正在排練《紅燈記》。作為聯誼會的會長,謝正榮一周有三天時間組織票友們聚在一起唱戲。“我們要參加一臺文藝晚會,最近都忙著彩排。”謝正榮說。
今年66歲的謝正榮從事文化事業有40多年,如今,他還擔任著婺城區老年人體育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火車頭藝術團”副團長、社區“爺爺奶奶合唱隊”教練兼隊長、“鐵路京劇聯誼會”會長、市學雷鋒自愿者團體會員等數職。謝正榮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文化工作者,這和他堅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的精神是分不開的。
1944年,謝正榮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姐姐喜歡唱歌跳舞。或許受姐姐的影響,謝正榮從小就喜歡文藝,小學時便擔任班級文藝委員,而且還參加了校文藝隊。1964年,謝正榮從四川鐵路學校畢業后分配到金華鐵路工務段工會工作。“在工會當宣傳干事,經常要和文化打交道,加上自己也熱愛文藝,從此,就和文藝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一干就是四十多年。”
1998年,謝正榮調到鐵路退休工人管理委員會,作為牽頭人,他和另兩個同事成立了金華鐵路車務段火車頭藝術團,并擔任團長。火車頭藝術團以鐵路系統的退休職工及家屬為主,大多為中老年人。在謝正榮老人的組織下,藝術團成立了合唱團、舞蹈隊、京劇聯誼會等。2004年,謝正榮從鐵路部門退休后,繼續留在火車頭藝術團工作,并任副團長,多年來,一直活躍在舞臺上,為鐵路、農村、社區送去了不少精彩節目。
謝正榮說:“現在老百姓生活條件好了,以前是文化的旁觀者,現在都是參與者,他們的積極性很高,不管哪個地方有什么活動,就會主動找到上門來要求也排個節目。這幾年政府對文化工作越來越重視,對文化的投入不斷增加。去年,因九峰水庫的建設,山區里的老百姓都轉移到了移民村住,剛搬下來大伙兒的生活肯定枯燥,政府就要求我們組織文藝隊上移民村演出,給大伙解解悶,帶去歡樂。百姓有需求,政府又重視,我們這些文化工作者干起來的勁頭更足了。”
在謝正榮的組織下,藝術團每年都要搞京劇聯誼會,來自杭州、寧波和江西上饒等地100多名京劇票友得知金華火車頭藝術團將舉辦京劇聯誼會,專程趕到金華來助興。“白天,大家在市區城西街道會議室交流演唱;晚上,在鐵路俱樂部舉行京劇演唱會。大伙兒在一起展示、交流京劇表演藝術,其樂融融。”
如今,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空前活躍。過去社區里苦于文化生活單調的大爺大媽們,紛紛離開麻將桌,加入謝正榮的舞蹈隊、京劇聯誼會、合唱團……學起了舞蹈,唱起了歌曲。這也導致謝正榮每周的工作都安排得滿滿的,周一要排練曲藝,周二、周四要練習合唱,周三、周五、周日要排練京劇,除了這些,老人還要忙著婺城區老年人體育協會的工作。當記者問起這么多工作是否感覺到累時,謝正榮說:“每天做自己喜歡的事,和朋友聚集在一起,練習唱法,或互相探討不同角色的演技。有苦有樂,但累并快樂著。”
憑著對藝術的這份執著和熱愛,謝正榮積極帶頭搞好基層文化工作。在他的努力工作下,社區成立了老年書畫小組和老年攝影小組,還創作歌曲《二七社區之歌》、《八榮八恥要記牢》,快板《二七社區好事多》,小品《勝似親人》等文藝作品。謝正榮坦言,自己只想做一個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基層文化者。“希望通過文化活動,把快樂傳遞給大家,只要百姓快樂了,我就高興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