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孝心 平凡的感動
——記“金麗達杯”孝敬老人獎獲得者陳連英

“當地人都夸我是孝女,我善待老人不是為了別人的夸獎,而是在盡自己的義務,是在報恩,是在為晚輩做榜樣,今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孝是倫理本分,是天經地義。”花甲之年的陳連英這樣解釋她的孝道。
陳連英,女,1945年出生,26歲在塔石鄉山坑村中心小學開始了她18年的山區教師生涯,到1989年才調到湯溪鎮厚大中心小學,直至2000年退休。退休后,陳連英參加了湯溪老年大學,自小愛唱歌演講的她積極地為地方搞文藝創作,編寫了許多順口溜、民間傳說等,五年來下鄉演出一百多場次。
陳連英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在那個年代,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因父親早亡,母親張金奶36歲再婚到塔石鄉井上村。陳連英多了一個位不同父也不同母的弟弟,雖然感情融洽,但弟弟在山區農村,沒有收入來源,所以在母親患病后,陳連英挑起了所有的負擔。
“我娘69歲那年中秋節后患了腦血栓,導致半身癱瘓,那年是1991年,我剛調到九峰山下宅口村校任教個把月…”回憶起母親張金奶,陳連英是那樣記憶猶新。
接到家電,母親病危。陳連英立即請假回家,把母親送到湯溪衛生院救治。母親住院治療二十多天,病情有所好轉,出院后在家調養了一個多月,陳連英這才把母親送回井上老家。
因身負教學任務,陳連英不能天天守著母親,但凡是節假日,她都會進山服侍母親,每次進山還會帶上一些二老的生活用品,大到床上用品,小到毛巾、肥皂、油鹽醬醋等。母親癱瘓在床,吃飯、擦身、洗被褥、接大小便都是陳連英一人服侍,這一服侍就是十五年,風吹日曬,陳連英從來沒有間斷過。空下來的時候,她會坐到母親床邊,和母親聊聊天,給母親剪剪指甲,不讓她感到孤單。
2006年,陳連英在湯溪購買了一個套間房,并把母親接到家中頤養天年。沒想到由于天氣驟然變冷,母親再一次患上中風。84歲高齡的老人經過七天八夜的搶救才死里逃生。但是這一次,后遺癥更加嚴重,老人喪失了語言能力,不會發音給護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陳連英放棄了手頭的所有事情,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母親睡大床,陳連英睡小床,每晚只睡幾個小時,一直護理直到最后一抹“夕陽紅”。張金奶老人于2008年農歷四月三十日凌晨含笑而去,享年86歲。
“我服侍了母親17年,在最后的18個月,我親眼見她安詳地離開了人世。”說到母親,陳連英永遠有道不完的孝意。她說:“尊老愛幼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鳥有反哺喂食,羊有跪乳之孝,人若不孝不如禽獸。”
采訪接近尾聲,我想用“17年來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來結束采訪,陳連英是這樣回答的:17個春秋,6000多個日日夜夜,每一天都那樣平常,卻又都是那么深刻,我服侍母親是最應該的,也是最平凡的,真的是天經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