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創造奇跡
——記“山山杯”孝敬老人獎獲得者單文
從半身不遂、什么事都要別人照顧到能夠借助走步器慢慢行走;從部分小腦萎縮、不能說話到恢復語言能力,一位已經三次中風的84歲老人,在女兒的悉心照顧下,創造了一個奇跡。而單文,就是這個奇跡的創造者。
單文是浙江師范大學的員工,每天晚上,鄰居們都能看到單文推著走步器,陪父親散步、說話,從2008年父親第三次中風后,就沒有間斷過。經常有認識的人經過,都會羨慕地說上一句:“老單真是好福氣,生了這么個孝順的女兒。”
2008年夏天,單文的父親又一次突然中風,此前兩次都因為發現及時沒有什么大礙,但第三次的病情卻來勢洶洶。老人被送進醫院后,癱瘓在床,身體各部分肌肉都麻木了,毫無知覺,連翻身、吃飯都無法自己進行。因為母親患有糖尿病和嚴重的類風濕,無法照料重病的老伴兒,大哥跟妹妹又住得遠,與父親住得最近的單文就盡力承擔起了照顧父親的責任。
病情嚴重的老人在醫院住了3個月,住院期間正值暑假,烈日當空、酷暑炎炎,由于害怕醫院的飯菜不合老人的口味,單文每天都堅持親自做飯,頂著烈日送飯,3個月下來,她整個人都黑了一圈。
病情稍有好轉,父親出院回家療養,這下,單文的擔子就更重了。父親身體和精神的情況都很不穩定,身邊一刻也不能斷人。由于不能動彈,父親的任何事情,包括大便小便都要人幫忙。單文就每天與父親住在一起,為老人做飯、擦身等等。父親生病后不能咀嚼,單文就把細細的龍須面煮成一小段一段,或者把饅頭在湯里泡軟,喂給老人吃。每天,單文都要帶老人去社區附近的理療中心做理療,在家的時候也是一有時間就給父親按摩,并且時常扶著老人走樓梯,做一些如蹲下起立、夾彈珠等簡單的運動,或者到附近的花園散散步,省得父親氣悶。因為父親愛干凈,單文就堅持每天給老人擦身,衣服總是一天一換,再熱的天氣,父親就算最嚴重、躺在床上不能翻身的時候,身上也沒有起過熱瘡和濕疹,更沒有異味。而最難的就是父親的大小便,每個晚上,老人都要小便幾次,每次單文都得起來為他接尿,甚至有時候,大便都得單文一點一點的摳出來。而做這一切,單文不僅沒有一點怨言,每次還都十分細心。
照顧病人,有時更加難以忍受的是病人的脾氣。自從中風之后,父親的心態變得非常糟糕。“夏天坐著看電視,不開空調就說熱,開了空調就說冷,怎么樣都不如意,有時就像故意找茬一樣。”單文說,老人就像孩子一樣,需要哄,特別是病人,他心態好了,身體才會慢慢好起來。因此,父親說什么,她就照著做什么,一直到父親滿意為止。平時,單文也常常開導老人,想法設法的讓父親開心。
單文說,自己有時候沒空,她就會托丈夫、女兒過來照顧父親,盡量不讓老人感到孤單。而單文的妹妹,也時常過來,與單文一起照顧老人。“妹妹的照顧方式比較新奇,她總變著法兒讓父親歡喜。”單文說,有一次,她們帶著父親到拉芳舍喝咖啡,父親就喜歡上了咖啡的味道。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她們就要帶父親去喝一次咖啡,現在,連咖啡店的員工都記住了這幾位“特殊”的客人。
現在,老人的身體有了很大的好轉,我們去的時候,還跟我們打招呼,連說自己福氣好。每天晚上,單文都要過來給老人做飯,一家人其樂融融,單文說,照顧老人,本來就是自己分內的事,談不上什么。現在父親的身體狀況很穩定,看到父親安詳、滿足的笑容,她就覺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