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愛心延續圓20名貧困生上學夢
“看著這些孩子讓我們很揪心,他們很懂事,也很認真,好不容易考上大學了,卻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而要考慮放棄上學。”城西街道橫街口社區主任盛芳說起考上大學的貧困孩子因經濟條件所限,隨時準備放棄學業時,眼里不時泛著淚光,“我們不忍心看著孩子們輟學,大家都在盡一切地努力幫助他們。”
每年開學前,橫街口社區都會給貧困學生發放助學金,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助學金來自社區的關愛基金,由社區共建單位、社區黨員、居民等捐款,包含了社區所有成員的愛。“關愛基金成立至今已有10年了,由居民自愿捐款,而這10年來,捐款一直都沒有停過。關愛基金每年都有5000元用作貧困生的助學金。”盛芳的話語中透露著自豪和欣慰。10年的愛心延續,已經幫助了20名貧困學子圓了上學夢。
為在風雨中搖曳的小樹護航
吳曉璐,現為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大三的學生。學習很刻苦,幾乎年年拿獎學金。而在三年前,她卻在猶豫要不要去上學。吳曉璐的父親因病去世,一家生活只靠母親微薄的收入支撐。懂事的吳曉璐平時連衣服都舍不得買,穿的都是別人送過來的舊衣服。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最低學費就要一萬,對于這樣的家庭來說,如果上學,將意味著很大的負擔,吳曉璐不得不考慮放棄。從吳曉璐上初中就開始資助的橫街口社區得知這一情況后,馬上發動社區干部和在職黨員為她籌集了第一期19000元的學費,還另外爭取到來自團市委和市慈善總會的助學金。盛芳告訴記者:“普通學生一個月的生活費起碼要1500元,而她一個月只用500元,看到她的懂事和勤奮,我們既欣慰又心酸,不管怎樣,我們社區的關愛基金都會一直資助她,幫她完成學業。”
“去上學,學費叔叔阿姨幫你想辦法”
父親患有侏儒癥,只有四歲孩子一般高,干不了重活,母親是患有間歇性癲癇病的殘疾人,現在福利廠工作,微薄的工資難以維持家用,家庭唯一的收入是政府每月300元的補助金,家中唯一的男子漢,19歲的吳一波已挑起了家里頂梁柱的重擔。今年,他參加了高考,分數夠上了高校第三批錄取分數線,“我們聽說他考上大學都高興壞了。當聽說,他因為家里的條件太差,要放棄上學時,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們跟他說,去上學吧,學費的事情叔叔阿姨會幫你一起想辦法的。”盛芳說,除了關愛基金的資助外,社區還在積極聯系慈善機構,為他爭取更多的捐助。
10年捐助造就浙大學子
“今年高考,金文豪考上了浙江大學,是名牌大學呢,他是我們社區的驕傲。”社區工作人員說起他時,毫不掩飾內心自豪感。在社區工作人員心里,金文豪就像是自家培養出來的孩子。
從小學階段,社區就開始資助金文豪了。他們全家人住在10平方米的小屋里,母親身體不好,干不了重活,父親在外打工,每月工資不到1000元。因此,社區每年都會從關愛基金中拿出一部分資助他們,減輕金文豪上學的負擔。“這孩子從來不會讓我們失望,在一中讀書的時候,成績是班級里前五名,這次又考上了浙江大學,讓所有關愛他的人都感動了。”盛芳感慨道,“只要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大家的關愛改變了這些孩子的人生,將來,等他們學有所成的時候,我相信他們將會回報給社會更多,也會將愛心一直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