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未滿百,開滿幸福花
——記“長生杯”愛心慈善獎獲得者陳新
一位81歲的老人,從18歲開始教書,就一直是孩子們心中的好老師;退休以后,又熱心扶貧助困,為退休教協、關工委老年大學義務服務。先后被授予省關工委先進個人、婺城區第三屆“長生杯”愛心慈善獎。她就是陳新,湯溪中心小學的退休老師。陳新說:“我這一輩子別無所求,有工夫讀書、有力量濟人、有學問著述,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陳老師,您對我的幫助,我這輩子都銘記在心。您就像我的母親一樣。”65歲的學生劉素花回憶起小學與陳新相處的日子,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劉素花告訴記者,在厚大中心小學讀五年級的時候,她的母親過世了,因為家里條件差,她準備放棄讀書。當時陳新是隔壁班的班主任,知道情況以后,讓她住進了自己家,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予了關照。劉素花說:“長大以后,我嫁到了外村,但經常會想起陳老師,現在我知道陳老師的住址,以后會經常來探望她。”
前不久,陳新回到曾經教書的湯溪厚大小學。在厚大村,很多的街坊鄰里看到陳新,都親切地叫她“陳老師”。“陳老師是我的老師,也是我兒子、女兒的老師。記得我小的時候,不論是刮風下雨,還是天寒地凍,陳老師都會把學生一一送過河;那個時候頭發長了,沒錢理發,陳老師又義務幫我們理發;我成家以后家里條件不好,陳老師還幫我的孩子墊付學費,為我女兒做新衣服。”“陳老師對每個孩子都認真負責,在我當兵的五年時間里,因為父母眼睛不好,陳老師時常替父母給我寫信,告訴我家里的情況,讓我安心。”68歲的范志成和64歲的范祖鑫見到陳新回來,握著陳新的手說:“陳老師,謝謝您!”
67歲的陳秋蘭看見自己兒子的老師回來了,連忙邀請陳新到家里坐坐。“陳新不僅書教得好,人更好。”陳秋蘭告訴記者,她兒子剛讀書的時候是班上年紀最小的,陳新把她的兒子當成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照顧,后來陳新調到湯溪小學任教,她也把兒子放到湯溪小學讀書。
“老師的付出能夠得到學生和家長的認可,是最值得欣慰的。”陳新說,看著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是她最開心的事情。尤為一提的是,退休以后,陳新依然堅持學習,“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陳新說,她有一年中風,撐著拐杖、坐著公交車到金華老年大學讀書,直到領到畢業證書。而且雖然陳新經歷了三次白內障手術,但她依然堅持每天用放大鏡看書看報,并完成了《心香瓣瓣》、《雪丹文苑》、《雪丹詩草》三本書籍。“小時侯除了老師發的書,很少能看到課外書籍,12歲那年有位同學借了本課外書給我看,我非常開心,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課外書,可不幸地是,正當我要還書的時候,卻得知那位同學已經被日本鬼子害死了,從此以后,我下定決心要讀很多的書、寫很多的文章。當了老師以后,我也讓我的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陳新感慨地說。
陳新的愛心不僅撒播給她的學生,還惠及到身邊很多的人。多年來,陳新一直竭盡所能幫助他人,她資助數家農村貧困親友近3萬元,愛心捐獻5000多元,退休后還熱衷于關心下一代工作,一有空就到學校為學生上德育課。認識陳新的人都說:“陳新的一言一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