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孝家和萬事興
——記“山山杯”孝敬老人獎獲得者吳瑞萱
人們常說:“百善孝為先”。孝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被人們所頌揚。在安地鎮安地村,就有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用自己樸實無華的行動日復一日演繹著以孝感人、至純至真的孝女情懷,她就是人們爭相傳頌的孝敬婆婆的好兒媳、伺候母親的好女兒——吳瑞萱。吳瑞萱是安地村人。1980年,她嫁給了同村的金欽朝。吳瑞萱沒有兄弟,只有一個遠嫁他鄉的妹妹。因此,照顧雙親的重擔自然就落到了吳瑞萱的肩上。為了安頓好二老的晚年生活,吳瑞萱將他們接到了自己身邊。
每天清晨,吳瑞萱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為的是給老人創造一個整潔、舒適的生活空間;她家的房子臨街,她堅持將好的房間留給老人住,就為了讓老人有一個安靜的睡眠環境;每天換著花樣準備三餐,上街看到新鮮水果總記得買回來,為了讓老人們吃得可口、有營養……在吳瑞萱的心里,總將老人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這話對吳瑞萱并不適用。隨著時間推移、年歲漸增,吳瑞萱父母的健康狀況一年不如一年。后來,吳瑞萱的父親因心肌梗塞住院治療,期間,她和丈夫輪流服侍在父親病床前,從未間斷,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吃飯、喝水,給老人端屎端尿、洗尿布、洗臟衣服,照顧得無微不至。2005年,老父親安詳離世。
吳瑞萱的母親今年85歲,患有風濕病,身子不能著涼,手不能沾涼水。病情嚴重時,不能下床走路。吳瑞萱就天天為母親梳頭、按摩,端盆熱水燙燙腳,定期擦身換衣。平時一有空就到床前陪母親說說話、談談心,講一些新聞趣事給老人聽,同時也耐心地聽老人們訴說。吳瑞萱家種有十畝桂花,每年農歷八月,桂花盛開,也是吳瑞萱夫妻倆最忙的時候。每天天不亮,夫妻倆就要到地里將桂花抖落,然后送往收購點販賣。很多時候,夫妻倆扒口冷飯就出門了,可是,出門之前,吳瑞萱一定會先把母親的早飯準備好。在她看來,自己只是憑良心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說婆媳關系是家庭關系中最難處的,在丈夫金欽朝的記憶中,妻子從未和自己的母親紅過臉。30多年來,吳瑞萱與公婆、叔伯、妯娌之間和睦相處,和樂融融,從未因大事、小事、煩心事紅過臉,拌過嘴。吳瑞萱說:“婆婆是長輩,遇到問題,我們做小輩的忍一下就過去了!辈还苁欠昴赀^年,還是平常日子,吳瑞萱上街看到有好吃的、好用的東西,都會毫不吝嗇地買來,給婆婆送去。
吳瑞萱不但有孝老愛親美德,而且還是一位賢妻良母,體貼丈夫,關心子女。吳瑞萱的丈夫金欽朝是安地村的村支部書記,為了使丈夫安心做好村里的工作,不為家庭瑣事牽絆,家里面里里外外的事她從不讓丈夫操心,把一切事情都打理得井井有條,干完家務她還得下地干農活。在教育孩子上,她本著“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的原則,身體力行做榜樣。母親對待老人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腦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現在她的兩個兒子都在外鄉有了自己穩定的工作。每年休假回家,孩子們放下行囊后,都會主動跑去找外婆說說話、找奶奶聊聊天。
采訪中,當記者希望金欽朝訴說一些讓他印象特別深刻的事例時,他說吳瑞萱并沒有特別感人肺腑的事情,所有的感動都是平時的體貼與周到一點一滴積累起來。
幾十年如一日地無微不至、賢良淑德,現在細細品味起來,就是幸福生活的真諦。吳瑞萱對長輩的孝心,贏得了家人的一致稱道,更贏得了村民們的廣泛贊譽。(記者胡文英)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