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媳婦就是好——記“山山杯”孝敬老人獎獲得者鄭春貞
自嫁為人妻的第一天開始,她就挑起了照顧公婆的重擔,31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無怨無悔,婆婆經常會在兒子面前夸獎她,“這個媳婦就是好”。她就是白龍橋鎮鄭陽村的一位普通農婦鄭春貞。2009年1月,鄭春貞獲得了婺城區第二屆“山山杯”孝敬老人獎。
鄭春貞在村上是出了名的好媳婦。1978年,她22歲嫁到了婆家,公公婆婆因幾年前土屋倒塌受過重傷,出院后,婆婆落下了手臂骨折的毛病,干不了重活,公公則腿腳不便。但是她沒有一句怨言,結婚后的第二天就操持起了所有家務。“那個時候,母親還能幫忙干點家務活,但父親什么也干不了,加上還有嚴重的胃病,必須要人照顧,妻子不但每天要負責我們一家人的伙食,還要單獨為父親燒飯、做菜,而且是一日多餐。有時,父親突然想吃什么了,妻子又要臨時走到鎮上去買,來回都要一個小時。”丈夫潛松鶴告訴記者,他的父親還經常嘔吐,有時半夜里,妻子都要爬起來照顧父親。就這樣,鄭春貞伺候公公,直到1990年80歲的公公過世。
在這12年里,丈夫可以說是根本幫不上鄭春貞什么忙。因為年輕人闖勁十足,潛松鶴每天都在外頭忙活,剛結婚幾年在大隊里栽培蘑菇,后來又到溫州等地做生意,有時工作上不順心,還經常會朝鄭春貞發脾氣,“家務活,我干不來的,孩子,我也帶不來的,老人,你好好照顧。”潛松鶴說,他啥也幫不了,還常發脾氣,但妻子對他沒有一句怨言,他心里也非常明白,“鄭春貞絕對是個地地道道的好妻子、好媳婦。”
鄭春貞一邊要照顧公公婆婆的生活起居,一邊要帶3個孩子,一邊還要到9畝田里干農活,村民、親戚朋友都看在眼里,面對他們的贊譽,鄭春貞總是淡然一笑說:“誰都有年老的一天,誰能保證自己一生不得病,老來就健康?公公婆婆把丈夫帶大也不容易,看到老人家身體不好,我也很心疼,只有把公公婆婆照顧好了,我的心里才會好受。”
1991年,潛松鶴回到村里辦起了電動工具廠,生活條件越來越好,1996年,家里又造起了新房。“那年,母親85歲了。”潛松鶴說,就在住進新房的第一天,鄭春貞提出要把家里最大最好的一間房間留給母親,并把電風扇、電熱毯等生活必需品全部配齊。每天早上去鎮上買菜的時候,鄭春貞看到好吃的水果、糕點,都會給母親買回來。“母親年紀大了,有時更像個孩子,一下想吃這個,一下又想吃那個,妻子都會考慮到,在家里備齊各式各樣的食物,吃完了,不等母親說,她又已經買回來了。”潛松鶴告訴記者,母親經常會跟他說“這媳婦真沒選錯”。
2001年冬天,鄭春貞的婆婆在一次洗刷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當時已經90高齡了。“摔去后,老人就一直躺在床上,擦身、換洗必須非常勤快。”鄰居們說,走進鄭春貞家的院子,經常能看到曬著被褥和老人的換洗衣服。由于洗得勤,老人身上沒有一點異味。面對臥床不能自理的老人,作為兒媳的鄭春貞多年如一日不怕臟、不說累、不叫苦,百般細心地照顧婆婆。
年復一年的勞累,潛松鶴也擔心妻子會被拖垮。“在冬天的大半夜里爬起來照顧老人,我是最心疼了,有時,母親突然叫起來,我都睡熟了沒聽見,但妻子總能及時趕到母親身邊,這么多年來,就沒看她睡過一次安穩覺,只要母親稍有動靜,妻子就立刻起來。”潛松鶴說,有一次妻子累倒了,讓她休息,由他來照顧母親,他才真正體會到了辛苦,可妻子休息了兩天,病還沒完全好又回到老人身邊。
鄭春貞的言行,為3個孩子也樹立了榜樣。早在孩子七八歲時,由于鄭春貞既要照顧公公婆婆,又要下地做農活,孩子放學回家,便自己動手做飯、洗衣,樣樣在行,還照顧爺爺奶奶。孩子參加工作掙的錢也經常會給奶奶買愛吃的零食。現在小兒子大了,子承父業了,讓自己的父親抽出時間好好陪陪母親。“母親去年過世了,走得很安詳,享年98歲。”潛松鶴說,他很感謝妻子這么多年的悉心照顧,接下去的時間,他要好好陪陪妻子,讓鄭春貞過上輕松、幸福的日子。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