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鍛煉身體,又能提高生活品質;既能改善民風,又能促進社區工作;既能增進感情,又能融合外來人員——
洪源社區排舞隊引領社會和諧
最后一個“文化盲區”沒有了
到空閑場地上唱唱跳跳,跟幾個朋友聊聊天,談談舞步該怎么設計,自從組織成立了洪源社區排舞隊,作為組織者的盧艷芳,晚上就沒有空過:“大家的熱情實在太高,我不去,她們都不依。”而社區的休閑場地,則成了最受歡迎的處所,只要天氣好,每天晚上都有30多人一起跳排舞。城北街道洪源社區地處火車站附近,是村改居社區,因為流動人口多,情況較為復雜,而文化隊伍也因種種原因沒有成立,洪源社區成了城北街道文化活動的一個“盲區”。看到其他社區和農村的文化運動搞得有聲有色,社區的計生專干盧艷芳別提有多羨慕,就想著自己社區也能成立一支文藝隊伍,但她心里也一直犯嘀咕:會不會隊伍成立起來了,卻沒有人來捧場?
到底能不能建成一支文藝隊伍呢?盧艷芳把自己的想法和顧慮告訴了街道的文化員李珠珠,李珠珠給她透露了一個信息:7月中旬街道有個排舞培訓,先試試看有沒有人感興趣。讓盧艷芳沒有想到的是,消息一發出去,馬上就有近20個人前來報名。盧艷芳從中挑選了4個人,跟她一起到街道參加培訓。“街道也特別厚愛,本來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兩個,后來我們社區5個人都去了。”盧艷芳說。
一個月就讓人刮目相看
別人已經形成規模了,自己才剛剛起步,一定要好好學,爭取在一個月之后的排舞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有了這個信念,洪源社區的幾位學員學得都特別用心。培訓時間是下午兩點鐘,但她們每次早早地就來到社區,比誰都熱心。培訓回來,幾個人就在社區辦公樓的大會議室里不斷排練。自己學成之后,再教給其他人。
當時正是天氣最熱的時候,但社區的婦女們卻個個都越跳越有勁,這樣一來,設備就跟不上了。她們用的音響是街道用了好幾年的一臺影碟機,音質效果不是很好。“這樣下去多沒意思,干脆我出錢,買個先進點的,大家跳起來也有勁。”隊員吳蝶飛是個熱心腸。第二天,她就給大家搬來了一套全新的音響設備,大家跳得更加帶勁了。而社區也對這支排舞隊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出資給大家買了統一的服裝。化妝則由曾經是婺劇演員的隊員張衛花負責。
一個月之后,城北街道排舞表演開始。第一次站在舞臺的洪源社區排舞隊,給大家帶來了《海寶舞》和《誰叫我dali》,激情四射的舞姿,讓人連聲叫好,誰都不相信一個月的時間里,她們取得了這么好的成績。
隊員成了社區的“計生宣傳員”
自從成立了排舞隊,社區的婦女們最愛去的場所,就成了休閑廣場。不僅是本社區人,外來人員也開始加入到排舞這個行列中來。從湖南過來的張燕玲,到洪源已經兩年多了。“以前晚上沒什么事,除了看電視,就是出去跟別人打牌。現在我每天忙著學跳舞,哪里還有時間去棋牌室呀。”張燕玲是被排舞隊吸引過來的人員之一,現在也成了排舞的“鐵桿粉絲”,她還表示,什么時候再進行表演,可要把她編排進去。
不僅打牌賭博的少了,鄰里關系和諧了,排舞隊員還成了社區的“編外工作人員”。社區有什么事,盧艷芳跟大家一說,沒有不支持的。“上次我們要宣傳計生兩免政策,我去跟她們一說,大家不僅支持,還成了我們的義務宣傳員,每個人都跑到自己熟悉的一些場所,向大家宣傳這些政策,幫了我很大的忙。”說起這事,盧艷芳很是開心。
還想成立一支腰鼓隊
雖然這支排舞隊成立時間不長,但興致絕對是最高的。成立這么一段時間以來,已經有30多人一起參與進來了。平時跳舞的時候,隊員們的“抱怨”就多了起來:舞曲太少了,隊伍太少了,節目太單一了。大家都希望能多成立幾支文體隊,吸收更多的居民和外來人員,讓大家都能感受到越來越濃郁的文化氛圍。
隊員們聊天的時候,盧艷芳心里已經有了自己的“算盤”:之前曾看到有個村的腰鼓隊表演,自己羨慕不已,最好也能成立一個腰鼓隊。目前,社區已經明確跟她表示,只要文體隊有什么需要,社區一定全力支持,現在,她正在尋找隊員,希望能盡快成立腰鼓隊,讓文藝隊伍在洪源“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