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被問及少年時代曾經閱讀過的文學經典是什么,我腦海中首先出現的是兩本書———一本是金敬邁的《歐陽海之歌》,另一本是劉流的《烈火金剛》。
為什么這兩部小說會給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因為在我們那個渴望讀書,而又缺少書的年代,好不容易得到的英雄傳記怎么能不多讀幾遍,當時為保護書而包上的封皮也為此換了好幾次。而且我還多次收聽過廣播里的小說聯播節目所播放的這兩部小說,是著名的播音藝術家關山先生播誦的。那時候沒有電視、電腦,我們唯一的娛樂享受就是聽半導體收音機,那小小的收音機還是我哥自己買了材料裝起來的(因為那時父母工資低,家里孩子又多,根本買不起正宗的收音機)。關山先生的小說聯播節目深深地吸引了我,正是它讓我喜歡上了《歐陽海之歌》、《烈火金剛》這些紅色經典,然后又千方百計地得到了它們。
今年暑假我回上海探親,在幫父親整理他的藏書時,我還驚喜地發現了那部我們姐妹曾經讀過無數遍的《歐陽海之歌》,盡管書頁已很黃舊,封面也有些破損了,但它依然還很完整,可見那時我們對鐘愛的書的愛惜。只可惜沒找到《烈火金剛》,想必父親多次搬家,家里人來人往問父親借書者也不在少數,因此丟失了也并不奇怪。
其實,那一時代的青少年大都知道這部《歐陽海之歌》,因為那時候很多書都被批為封資修大毒草,被禁了,能讀的好書太少,而那一時代的青少年又大都有很深的英雄情結,所以《歐陽海之歌》一出現就立刻吸引了廣大青少年的目光。
《歐陽海之歌》先是在上海的一家大型文學期刊《收獲》上發表的,那是1965年7月。同年10月,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了這本小說,次年4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又出版了第二版。據說這部小說一出版,北京王府井大街的新華書店就排起了長隊。為買一本新出版的小說排長隊,在國內的出版史上還極為罕見。小說出版后,全國許多報刊都紛紛連載,第一版就印了15萬冊。老一輩革命家劉少奇同志聽到這個消息后高興地說:“這么好的作品,印1500萬冊也不多嘛。”可這本小說究竟印了多少,連作者本人也說不清。當時的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謝鏜忠說要查查《歐陽海之歌》究竟印了多少,可不能超過《毛澤東選集》呀!檢查的結果讓他松了口氣,小說共印了兩千萬冊,當然實際的數字當時就無法查清了。可見這部作品在當時“火”的程度絕對超過現在的任何所謂暢銷書。
更令人驚奇的是作者金敬邁由于此書的命運變遷,他曾因此書的一炮走紅而從一名普通的文藝戰士一躍成為中央文革小組的領導成員;而后又因得罪四人幫首領江青而被關入秦城監獄長達十年!歲月流逝,在感嘆命運多舛的同時,我們也由衷感到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對于讀者的感染力是經得起時光的考驗的。
今天當我們重讀這部紅色經典時,我們仍然會被作者筆下細膩、鮮活、真實的英雄人物的成長故事,英雄在鐵道上拼盡全力推開驚馬勇救列車和戰友而獻身的英勇壯舉而感動!而作者在描述英雄推開驚馬時短短四秒鐘的一閃念的充滿想象力的描寫,也成為經典中的經典,那深刻的思想內涵和道德力量留給我們的是永遠的記憶。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