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規劃》初稿已完成
婺城區糧食生產
功能區建設規劃圖
規劃先行
到2018年將建成14萬畝噸糧田
這幾天,婺城區農林局農技站的工作人員拿著剛剛完成規劃編制工作的《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規劃》初稿,信心滿滿地跟記者介紹起婺城區耕地資源情況、標準農田布局等情況。“這些都是局領導和同志們經過大量調研得來的,非常珍貴。”農技站負責任說,《規劃》越早制定,就越能為婺城區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提供實施依據和相關保障。
近年來,我區積極鼓勵農業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組織發展,推行統一機械、統一植保、統一供種、統一銷售等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糧食生產的社會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今年,為保障糧食安全、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結合自身實際,我區編制出臺了《婺城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規劃(2010-2018年)》,通過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農田質量提升建設、三新技術推廣建設、服務體系創新建設,使我區的糧食播種面積基本穩定,糧食生產條件得到改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
據介紹,婺城區共有耕地面積32.2萬畝,其中水田面積28.3萬畝,常年水稻復種面積在27萬畝左右,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區)。如何在良好的基礎上實現大的提升?“規劃先行,打有準備之仗。”婺城區農業局局長鄭以聲說,早在去年9月,婺城區就下發了《關于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通過5年努力,全區建設14個連片千畝以上的糧食生產核心產區,重點抓好7個糧食主產鄉鎮面積10萬畝的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建設目標;而在編制中的《規劃》上,更是明確指出: 2010年建設總面積為2.1萬畝,2011-2014年建設總面積為6.9萬畝,2015-2018年建設總面積為5.0萬畝。2010年到2018年,婺城區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為14萬畝,整體達到畝產噸糧的生產能力。
今年,婺城區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全區32個正在建設的糧食生產功能區總面積為2.34萬畝,其中洋埠鎮野貓畈和瑯琊鎮后金畈被列為省級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示范區,建設面積分別為2200畝和1080畝。在功能區的示范帶動下,今年該區早稻播種面積達9.2萬畝,比去年增加0.6萬畝。在“兩區”建設的帶動下,我區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日漸提高。
科技興糧
良種良方帶動糧農熱情高漲
“目前單季晚稻進入旺割期,通過對白龍橋鎮莜溪畈、湯溪鎮寺平畈和后大畈、瑯琊鎮瑯新糧食專業合作社西南畈等生產現場察看,今年我區單季晚稻生產形勢十分喜人。”農技站工作人員說,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涉及基礎設施、新品種、新技術、農業主體、社會化服務等諸多方面,作為一名農技人員,能做的就是盡可能把更多的良種良技送到農民手中,使他們換取更高的糧食產量和經濟效益。”
農技站負責人說,良種良技是種糧增收的關鍵。今年,我區向農民積極推廣“金早47”、“中嘉早17”、“中嘉早32”等優良早稻品種和“岳優9113”、“天優華占”、“中浙優1號”等晚稻品種,率先在功能區內實現水稻品種的“升級換代”,農技人員還把水稻良種送到了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同時,婺城區通過舉辦培訓班、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在功能區內推廣實施了精確定量栽培、精量直播高產栽培、全程機械化生產和測土配方施肥等水稻集成配套生產技術,這些新技術在功能區內的覆蓋率達到100%。
水稻高產示范方是該區科技興糧的一個重要載體。在婺城區的32個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共建立了連片1000畝以上的核心高產示范展示區2個,連片100畝以上的中心畈6個,并在輻射范圍內建立了高產示范展示區7個,落實35戶科技示范戶建立了高產技術攻關田35塊。在示范方的輻射帶動下,糧農們使用新品種、新技術的熱情高漲,今年,婺城區克服了不利天氣的影響,早稻平均畝產370公斤,示范方內的最高畝產達到了540.7公斤。
科技興糧
良種良方帶動糧農熱情高漲
日前,婺城區群飛糧油專業合作社的豐群飛接待了由吉林省榆樹市副市長領隊的考察團。據了解,豐群飛已在榆樹市建有1萬畝基地,他計劃明年再建一個更大規模的生產基地,所產大米將全部運回浙江加工。豐群飛說,去年,群飛合作社投入近千萬元建起大米加工廠,生產的“群飛”大米在杭州每公斤賣到了16元,新研制出來的減肥保健有機大米,每公斤售價更是高達30元。“我們不僅種糧,還加工,形成了糧食發展的產業鏈。”豐群飛指著身后機聲隆隆的大米加工線,“市場牽龍頭,龍頭聯基地,基地帶農戶”是婺城區力推的糧食產業化經營模式。近年來,我區重點扶持培育了一批骨干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幫助他們搞技改、擴規模、打品牌,打造了“群飛”、“一枝秀”等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一定影響力的婺城名品米。
據統計,今年全區種糧面積在50畝以上的大戶達758戶,規模種植面積占全區播種面積的25%以上。訂單糧食生產面積也持續擴大,全區20多家稻米加工龍頭企業今年與農戶簽訂了產銷合同,涉及面積10余萬畝。
“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剛剛起步,我們將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核心,以科技興糧為支撐,以項目實施為抓手,以示范帶動為手段,進一步加大建設力度,加快產業化進程,使功能區更好地為確保糧食安全和提高農民收入服務。”鄭以聲說,通過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實現了良田、良種、良法、良機和良制,必將促進我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與防災抗災減災能力的提高,預計到2018年可年增糧食6300噸。按現行國家稻谷收購保護價2元/公斤計算,可年增經濟效益1200萬元。同時通過農田基礎設施工程等內容建設,可促進農業機械化水平迅速提高,實現糧食生產的省工省力省本和高產高效,婺城糧食生產必會再上新臺階。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