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專家提醒:不宜多食,不應和柿子、茶等同食,不可食生河蟹和死蟹
“秋風響,蟹腳肥”。金秋時節,正是食蟹的大好時節。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區高販菜市場及部分大閘蟹專賣店,發現這幾天螃蟹大量上市,蟹價比前段時間有所下跌,因此不少市民紛紛選購嘗鮮。
螃蟹味雖美,但應食用得當。近日,記者從市區幾所醫院的急診室了解到,近期,因吃螃蟹不當而出現過敏、腹瀉、嘔吐等癥狀的患者明顯增多。
“吃螃蟹有講究,有些人并不能吃或應該少吃。”醫生說,螃蟹蛋白質含量很高,還含有豐富的游離氨基酸,如果短時間內吃太多的蟹,有可能造成消化吸收障礙,引起蛋白質中毒。而且蟹要現蒸現吃,不要存放,萬一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保存在干凈、陰涼通風的地方,吃時必須回鍋再煮熟蒸透。不要和柿子一起吃,因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會使蟹肉蛋白凝固,凝固物質長時間留在腸道內會發酵腐敗,引起嘔吐、腹痛、腹瀉等反應,還可能引起結石癥等。吃蟹時和吃蟹后1小時內不要喝茶。因為開水會沖淡胃酸,茶會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于消化吸收,還可能引起腹痛、腹瀉。
養生專家表示,秋季是河蟹大量供應的季節,河蟹味美,營養豐富。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食生河蟹。因為河蟹是在淤泥中生長的,以動物尸體和腐殖質為食,它的體表、鰓及胃腸道中布滿各種細菌。因此,在食用前應清洗干凈,蒸熟煮透后再食用。由于活蟹價格較高,有些人會買些價格便宜的死蟹食用。養生專家特別忠告,蟹死后,其僵硬期和自溶期大大縮短。蟹體內的細菌會迅速繁殖,并擴散到蟹肉中去。在弱酸條件下,細菌會分解蟹體內的氨基酸,產生大量組氨和類組氨物質。組氨會引起過敏性食物中毒,類組氨會使食者嘔吐、腹痛、腹瀉。因此,要忌食死蟹。
養生專家還表示,患有傷風、發熱、脾胃虛寒、過敏體質者,以及慢性腸炎、疥蘚,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皮膚病患者,均應少食或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