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董琦,省文物局局長鮑賢倫一行十多人來到湯溪鎮寺平村參觀考察,通過走訪,實地了解了寺平古村的保護、創建及旅游開發情況。市文物局相關領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傅關福陪同考察。
據介紹,寺平村始建于元朝末期,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原有廳堂24座,現保存較為完整的廳堂有8座,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古民宅22000多平方米。受徽派建筑風格的影響,每座古建筑的門面上都鑲嵌著數以千計的磚雕,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近年來,寺平村依托古建筑文化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先后被評為“浙江美麗鄉村”、“浙江省特色旅游村”、“浙江省十大生態名村”。開游3年以來,已接待中外游客30多萬人次,增加村集體收入100多萬元,增加村民收入1500多萬元。今年10月,寺平村以其完整的“七星伴月”明清古建筑群、巧奪天工的磚雕藝術、深刻的人文內涵以及山水和諧的生態景觀,成為婺城區首個入榜“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村莊。
崇厚堂、立本堂、崇德堂、銀娘井、古農具展廳、五間花軒、戴氏宗祠……董琦等領導在欣賞古建筑的同時,詳細了解寺平村的淵源歷史。對該村精美的磚雕和豐厚的文化底蘊贊不絕口,董琦對寺平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將村莊整治與保護古建筑相結合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寺平村生態優美、民風淳樸,讓人留連忘返;這么多的古建筑歷經700多年的風雨,至今仍這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實屬不易,寺平村保護文物古跡的做法非常值得學習。”董琦指出,新農村建設一定要做到科學、合理規劃,同時要加大古建筑保護力度。在今后的開發建設中要充分發揮寺平得天獨厚的歷史人文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優勢,進一步整合提升人文資源,以更高的要求,傳承好、保護好、發揚好寺平村的歷史文化遺產。利用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的機遇,加大旅游推介力度,推動寺平古村旅游產業再上新臺階。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