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單學藝 專業對接
安地鎮項村的農婦們有個愿望:想組建一支女子銅管樂隊。為此,她們陸陸續續買了一些樂器。可大多數人的演奏水平都停留在買樂器時樂器行教的一點入門常識,晚上就聚在一起自娛自樂。后來,經進村教群舞的文化志愿者推薦,村民們通過婺城區設立了“種文化人才庫”,預約了專門教西洋樂器的文化志愿者詹浩椿。這以后只要有空余時間,熱心的詹浩椿都會進村輔導。
有了專業老師的輔導,安地女子銅管樂隊終于從“游擊隊”變成了“正規軍”,現已能演奏10余首樂曲。每個周末,農婦樂手都很忙,很多新人的婚禮都邀請她們去演奏迎賓曲。大鼓手秦雪芬說:“我們的水平都快趕上專業水平了,現在都能靠這個賺錢了,多虧了城里的老師經常下鄉來教。”
“一邊是農民迫切的文化需求,想多學點東西,一邊是城里老師有技術,想在鄉下收徒弟傳技藝。怎樣才能讓這些老師在農村的舞臺上施展他們的才藝,關鍵還是要加好‘師徒’聯通的橋梁。”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程建金說。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的文化需求,去年下半年,婺城區委宣傳部發動區教文體局、區文化館以及部分文體愛好者,成立了文體志愿者服務隊,建立了“種文化人才庫”,推出了“點單式服務”的新舉措,讓村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中意的老師提供文化服務。
瑯琊小學的方竹青老師是瑯琊當地人,有著一身的才藝,又是省級舞蹈協會會員,對村民也很熱情,附近的村民都喜歡接她到村里輔導。“不夸張地說,最熱鬧的時候來接我去村子輔導的車子一輛接著一輛。農民演員們還把當地山上采的細竹筍送給我,家里堆了一大堆吃都吃不完。”方竹青說,后來她都摸到規律了,鎮里或者區里有比賽的賽前一段時間,就是她最忙的時候。建立“種文化人才庫”以后,就算沒什么比賽,方竹青卻比以前還忙了,不但瑯琊鎮的村民找她輔導文化節目,一些周邊鄉鎮的村民也點名想讓她去輔導,連著好幾個周末都被排滿了。
“讓愛好文藝的農民朋友可以找到合適的輔導老師;文體能手可以找到實踐基地發揮自己的專長;鄉鎮文化干部也能學習到如何策劃鄉鎮文藝會演,實現了人才資源的最大化。”程建金說。加入人才庫的文體志愿者表示,在與村民打交道的過程中,深切地體會到農民對文化生活的渴望,我們責任就是把文化的“火種”種進老百姓的心里,讓它生根、發芽,開出美麗的花朵,展示新農村文化的風采。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