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個普查小區,每個小區約300人,206名普查員和101名普查指導員上門做工作
11月10日是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入戶登記工作結束的日子,記者在湯溪鎮人普辦的辦公室里看到,盡管窗外陽光明媚,可是普查員們卻顧不得瞅上一眼,6張辦公桌拼成的大桌子上擺滿了登記表格,幾名老統計員戴著老花鏡聚精會神地統計數據,生怕遺漏任何一個細小的數字。該鎮分管領導楊益民告訴記者,這次人口普查剛巧遇上百日攻堅,又是農忙季節,鎮里硬是組織人員按時完成了入戶登記工作,實屬不易。
普查“難點”眾多
“此次普查我們鎮把72個行政村劃分為72個普查區,還有1個虛擬普查區,其中虛擬普查區就是專門為外來人口和部分集體戶口的人員所設。”楊益民介紹,該鎮根據普查區又劃分了184個普查小區,每個小區約300人,共配備206名人口普查員和101名人口普查指導員。
為了應對“門難進、人難找”等困難,湯溪鎮、村(居)委會各級人普辦統籌安排,充分考慮普查區域和普查對象的特點,在招聘和抽調普查人員的過程中,選擇不同類型的人員擔任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推動人口普查工作順利進行。其中指導員多由鎮、村干部組成,村里的普查員多為工作了幾十年的老會計、老統計,并且多數人已多次參加過全國大型普查工作,經驗豐富。另外,這次人口普查工作,許多退休教師、家庭婦女也積極參與,依靠良好的群眾基礎,工作起來游刃有余。當然還有鎮里的大學生村官,雖然經驗不多,可是干勁十足,躋身為此次普查工作的“主力軍”。
盡管部署周密,在開展具體普查工作的同時,該鎮的人普工作還是面臨重重困難。記者了解到,作為這次婺城區人口普查的大鎮,由于歷史原因特殊,駐鎮部門繁多,再加上金西開發建設的推進,臨時建筑工地、外來人口和新進企業數量大,使得該鎮的人員結構非常復雜。除此之外,該鎮的鴿塢塔村還是少數民族村,雖然只有250多人,但是卻分屬6個民族,其中以漢族、畬族為多,壯族、水族、布依族、苗族為少數,統計起來也有不少麻煩。
63歲的普查員范金銓在此次入戶登記工作中負責企業部分,他也沒少傷腦筋。除了正常走訪企業,爭取企業主的理解和支持,還要核對冗繁的外來人口數據,最難的還是做好一些特殊企業的人口登記。如早已破產的九峰酒廠,其名下掛靠的戶口就成了歷史遺留的“老大難”。群眾的一個微笑足矣
湯溪村的老會計邵諄,是此次普查工作的指導員之一,他告訴記者,做普查工作吃閉門羹是常有的事,有不理解的,也有不在家的,他們能做的只能是耐心宣傳和配合村民的時間。能看到村民一個理解的微笑,就非常欣慰了。
由于是農忙季節,白天的時候,村里幾乎沒什么人。只有在午休或者晚飯后,普查員們入戶登記才會順利些。當然,老普查員們也有他們的優勢,全村誰家有幾口人、叫什么、人在哪住,都裝在這幾位老同志的腦子里,村民們都親切地稱他們為“活戶口簿”。有的村民說:“要不是熟人敲門,這么晚我們根本就不會開門。”
從戶口整頓期間的酷暑,到如今入戶普查的初冬寒意,普查員們逐層走、逐戶查,遇上沒人的空戶就先在門上貼上紙條,有的住戶至少要跑五六趟,才能登記上信息。為了不占用白天工作時間,他們經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熬夜加班整理入戶資料,確保普查結果“不漏、不重、不錯”。遇到少數不配合的住戶,他們不氣餒,相互鼓勵。他們都說:“人口普查既是國家的大事,也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我們必須認真負責,容不得一點馬虎,相信只要我們態度真誠,住戶們都會理解和支持。”
大學生村官勇挑“重擔”
為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湯溪鎮黨委、政府充分考慮到大學生村官學習能力強、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優勢,將鎮里的多名大學生村官充實到人口普查隊伍中,讓他們既當普查員,又當指導員和宣傳員,協助村干部開展人口普查工作。
在前期的人口普查戶口整頓工作中,大學生村官憑借積極的工作態度和較好的工作能力,取得了明顯成績。一方面,他們充分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挨家挨戶調查登記,對普查知識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歸類總結。另一方面,他們還深入各村,與村干部一起認真對普查區進行小區劃分。為保障普查工作順利進行,大學生村官們在領會普查精神的同時,利用自身貼近群眾、有良好文字功底的優勢,通過走村串戶、發放宣傳資料、張貼標語和懸掛橫幅等形式積極開展宣傳工作,有效提高了群眾的知曉率,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參與到普查工作中來。
擔任湯溪鎮厚大管理處的普查指導員楊玲告訴記者,這次普查工作,村官們行走于田野鄉間,深入每家每戶對他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鍛煉。為了做好工作,村官們各有高招,如在入戶登記時,建立跟蹤聯系制度,對暫時不在家的住戶,他們留下一切可以聯系的方式,并定期回訪。同時,大學生村官們還利用這次機會,充分了解到各自片區農民家庭情況,并從中調查了解農村發展現狀,作為今后開展農村工作的第一手資料,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