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國際環境而言,我國的文化建設與文化交流,既有中國國際影響力不斷上升,國際社會對中國模式和中國文化高度關注所帶來的有利契機,也有西方國家加緊對我國實施文化滲透,西方價值觀沖擊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兩者糾纏在一起,相互影響。具體來說,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在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的浪潮中,文化軟實力競爭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內容。文化軟實力對內體現為民族凝聚力、創造力、發展力、向心力、感染力,對外則體現為國家影響力、親和力、吸引力。
二是構建和諧世界,開展不同文明之間的平等對話,維護人類文化多樣性,越來越成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潮流。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西方強勢文化企圖一統天下,發展中國家則要竭力維護自己的文化特性。
三是國際金融危機對國際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進一步引起了各國對人類社會發展模式的深入思考。發展模式的背后,實際上蘊含著文化背景的不同,意識形態的沖突。
四是在文化軟實力競爭中西強我弱的狀況沒有根本扭轉,我國文化軟實力與我國國際地位不相適應,與作為文化資源大國的地位不相適應。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渠道有待拓寬、方式方法還有待完善,文化貿易逆差局面有待進一步扭轉。
——2010年8月30日《學習時報》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