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同舟路十載婺城情
——婺城區政協工作十年回眸
《關注學前教育促進良性發展》、《加強本土高級人才的培養與儲備》、《建設新興產業基地,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婺城新城區城市化建設步伐》……日前,為了進一步做好婺城區“十二五”規劃編制,婺城區政協在委員中積極開展“我為婺城‘十二五’規劃獻一計”活動,就我區“十二五”時期的發展目標、發展重點、發展方式轉變、現代產業體系構建、推進城鎮化、新農村建設、改善民生、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重大戰略問題獻計出力。這些意見建議,都蘊含著政協及其常委會的辛勞和智慧,凝聚著政協委員和政協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2001年新的婺城區成立后,設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委員會(簡稱區政協),這是件要載入婺城發展史冊的大事。十年來,婺城區政協在婺城區委的領導下,始終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牢牢把握團結、民主兩大主題,團結、組織、聯系、協調全區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堅持圍繞核心、服務中心、情系民心、凝聚人心,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積極協商議政,建言獻策,為婺城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全區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促進婺城各項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和人之力”——政治協商,添磚加瓦
團結和民主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婺城區政協作為大團結大聯合的組織,緊緊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抓住事關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的“重大事項”和“重要問題”,積極運用全體會議、常委會議、主席會議、專委會議等形式,開展多層面的政治協商,廣開言路,參政議政,促進黨委政府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在協商中,積極建言獻策,有針對性地提出各種意見和建議,得到區委、區政府領導的高度肯定,許多意見和建議得予采納和實施,對推動婺城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年來,各民主黨派、專門委員會、基層委組和委員共提交大會發言80多份,其中的真知灼見得到了區委區政府領導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和采納。同時,運用常委會議、主席會議開展專題協商,各專委會、工委會、聯絡組開展對口協商,不少意見被采納。
十年來,區政協共組織委員開展各類調研活動139次,撰寫調研報告100余份,提出建議數百條。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專門委員會也選擇課題開展調研,形成綜合調研材料,在“兩會”上作大會發言,并報送區委區政府有關領導參閱。
“和議之力”——精品提案,執政為民
十年來,區政協委員提案立案平均每年200件以上,辦復率100%,委員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100%。許多提案建議在黨委政府的決策、規劃和實際工作中得到體現,基層群眾反映的一系列熱點、焦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較好地發揮了提案在政治生活、經濟建設和社會事務中的作用。
為提高提案質量,加大提案督辦力度,區政協通過加強提案撰寫、審查立案、交辦督辦和落實反饋等工作,不斷提高提案工作質量,增強提案的針對性和可行性,得到區委、區政府及承辦單位的高度重視。如:推行重點提案送區委書記、區長審閱批示;建立重點提案政府正副區長領辦和政協正副主席督辦制度;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列入部門年度目標管理考核;承辦單位定期向區政府領辦區長和政協主席會議匯報辦理情況;區政協常委會每年專題聽取提案辦理情況通報、開展民主監督等。
婺城區政協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提案辦理,不僅停留在“件件有回音”,而是力爭做到“事事有著落”,對《加大規模養殖業畜禽排泄物的管理》提案,有關部門將其辦理與“811”環境污染整治行動有機結合,先后對259個規模化養殖場實施了排泄物治理,投入資金1200萬元,建成厭氧發酵池2.9萬立方米,100多個養殖場用上清潔能源,改善了農村生活生產環境。對《關于提高村莊整治補助標準》提案,承辦單位克服困難,積極籌措資金,出臺了每村補助3萬元,再增補人均300元的配套政策,提高了廣大農民群眾開展和參與村莊整治工程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此外,對《組織千名文化干部下鄉繁榮農村文化》、《新農村需要文化“領頭雁”》等提案,區委宣傳部高度重視,把文體志愿者下基層促文化繁榮作為今年的重要工作來抓,聘請社會文化指導師,開展文藝結對,培訓文藝骨干,組織文化下鄉,使全區農村文化活動得到普及,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熱情得到廣泛激發。
“和智之力”———參政議政,建言獻策
人民政協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具有智力密集、人才集中、聯系廣泛等多方面的優勢,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起著重大的作用。
十年來,婺城區政協匯集社會各界和全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圍繞全區重大決策部署、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每年中心工作要求以及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政協委員積極參與“十問婺城”解放思想大討論,開展“我為婺城發展獻一計”召開民主建言會等,發動廣大政協委員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加快婺城崛起爭先,推進婺城繁榮發展”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共謀婺城發展大計。
政協委員們獻出的“加強我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快婺城區山區經濟社會發展”、“關于婺城區城中村建設問題的對策與建議”、“促進婺城區木材加工產業健康發展”、“集山水特色、創休閑品牌、將婺城打造成浙江中西部休閑度假勝地”、“提升我區鄉鎮工業功能區建設水平”、“緩解我區企業用工難問題”、“婺城未來發展定位要打造浙中創業創新之都、生態宜居之城”、“工業轉型升級要構筑發展新平臺,走產業集群發展之路”、“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要積極培育、扶持做強特色產業”、“加快新城區城市化建設,集聚商氣人氣”、“建設新興產業高地,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等金點子,并被區政府和有關部門采納。
“和事之力”———關注民生,凝聚民心
凝聚各方力量共謀事,共成事,為婺城全區發展中的大事、急事、難事攻堅克難,凝聚民心,增添動力。在構建婺城和諧社會的實踐中,婺城區政協始終把關注民生、服務群眾、構建和諧、維護穩定放在突出位置,積極構筑黨委政府與群眾溝通的橋梁,搭建“三進”活動、“委員工作室”、“民情信箱”等平臺,及時察民情、知民意、解民憂,協助黨委政府推進民生問題的解決,盡心盡力為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做好事,為和諧婺城建設貢獻力量。
2008年,區政協組織開展了政協委員“雙進”(進農村、進社區)活動,2009年、2010年又連續開展了區政協委員“三進”(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活動。活動啟動儀式特地安排在“兩會”期間舉行,區委書記、區長親自到會作動員講話,為廣大政協委員打氣鼓勁,積極營造活動氛圍,擴大活動影響。全區230多名政協委員集中行動,以區政協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會、聯絡組為單位,分成10個組和若干小組,由區政協主席、副主席帶隊,帶著《政府工作報告》深入企業、農村、社區,開展走訪、座談、視察,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面對面征求群眾意見,體察一線民情,傾聽基層民聲,了解和收集社情民意。
“農村現行宅基地分配制度不合理,希望加以完善”、“企業在招工、用地、融資和辦事辦證方面困難和問題很多,希望幫助解決”、“社區基礎設施落后,希望加大投入”……從“三進”活動、“委員工作室”、“民情信箱”等渠道反映上來一批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每年都達上百條。這些社情民意,經區政協整理匯總,原汁原味報送給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專門作批示,由黨委、政府、政協“三辦”聯合召開意見建議交辦會,落實責任單位負責辦理,同時責成承辦單位限時反饋辦理結果,及時跟蹤督查問題解決情況,確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實。對政協以社情民意信息形式反映的意見建議,有關部門都認真核實辦理,以并予以反饋,促進了一些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據不完全統計,十年來,全區委員共開展社會咨詢培訓服務200余次,開展醫療服務350余次,受益群眾5萬多人次;為各類困難群眾及公益事業捐款近3000萬元。如今,婺城區政協將承載著更多的重托和期望,在婺城區委的領導下,同舟共進,成就新偉業,再創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