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民看病更實惠
——2011年婺城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解讀
婺城區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于昨天出臺。新政策在哪些方面進行了調整,參合農民的受益水平將有何提高呢?“與2010年相比,今年全區新農合的各級財政補助標準、補償比例和受益面等方面將有大幅提高,參合農民將得到更多實惠。”對此,婺城區“新農合”辦公室主任邵一忠就新的補償方案進行了解讀。
人均籌資額由200元增加到380元
2011年婺城區新農合籌資標準從2010年的200元/人提高到2011年的380元/人。相應的,其中各級財政補助由140元/人提高到280元/人,農民自籌部分由60元/人提高到100元/人。
記者發現,與2010年的新農合政策相比,明年人均籌資增幅較高,但財政資助的增幅明顯高于個人自負增幅。2010年,農民參合自籌比例為30%,明年則下降為26%。據了解,這一籌資標準在全省屬中上水平,而個人自籌比例屬全市最低,在全省也算低的。
邵一忠告訴記者,人均籌資額的提高,意味著基金規模壯大,保障水平提高,抗風險能力增強,這為提高門診報銷比例,提高住院報銷比例及住院封頂線打好了基礎。同時,也有助于增強農民的互助共濟意識,促進合作醫療制度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另外,農村五保戶、低保戶和特困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其合作醫療個人出資部分由鄉鎮(街道)和區財政各負擔50%。
2011年出生的新生兒,在其整戶參合的前提下,于出生后一個月內,可憑戶口本到區合作醫療辦辦理參加合作醫療,年籌資額380元全額自籌。從繳費之日起享受新農合醫療報銷待遇。
門診優惠額度加大
對許多農民來說,自己每年多拿出多少錢參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參保后就診報銷比例提高了多少。記者了解到,隨著明年“新農合”籌資標準的大幅提高,“參合”對象將享受到更高的醫療補償。其中鄉鎮街道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次按門診可按費用的30%報銷,箬陽、沙畈、塔石、莘畈等山區衛生院按35%報銷。
“表面上看,明年的門診報銷比例和今年相比下降了5個百分點。但由于明年我區將實行基本藥物制度改革,藥品實行零差價銷售,醫療費用將會下降30%以上。屆時,農民得到的實惠更多。”邵一忠說。
住院封頂線提高2萬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建設作為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重點實事、惠民實事來抓,住院報銷封頂線逐年提高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2011年度個人住院醫藥費用報銷累計最高限額成人為10萬元,其中18歲以下參合對象最高限額為12萬,都較2010年提高了2萬元。另外,為鼓勵參合人員連續參加新農合,政策規定,對連續三年以上參保者,住院費用報銷封頂線提高1萬元,較2010年翻了一番。目前大部分農民連續參保,因此實際住院報銷封頂線可以達到11萬元。同時,對中斷一年參保者,封頂線降低2000元;對連續中斷二年參保者,封頂線降低5000元;對連續中斷三年參保者封頂線降低1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明年住院報銷的起付線將作調整,在報銷方式上采取一段式補償,取消原來的分段補償。即政策范圍內的住院醫療費用扣除起付線后,直接乘以報銷比例給予補償。如一位“參合”農民在鄉鎮級區屬定點醫院住院治療,政策范圍內1萬元的住院費用,扣除200元的起付線,他將獲得7350元的補償,比現在多補償近2000元。
同時,市區定點醫院的報銷比例都達到了60%。
兒童兩類特殊疾病報銷比例高達90%
明年的合作醫療政策中,最大的亮點莫過于對14周歲以下兒童兩類特殊疾病的補償——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白血病,只要在定點醫院就診,新農合報銷比例不設起付線,總費用實際報銷70%,另外民政醫療救助報20%,合計報銷比例可達90%。
據了解,這兩類特殊疾病具體可分為兒童先天性房間隔缺損、兒童先天性室間隔缺損、兒童先天性動脈導管未閉、兒童先天性肺動脈瓣狹窄以及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等6個病種。凡14周歲以下患有試點病種、符合救治條件的參合患兒由其家長(監護人)攜帶身份證(戶口本)、合作醫療卡和縣級及以上醫院的診斷病例,向區合作醫療辦提出救治申請,區合作醫療辦對其身份及病情審核后,出具轉診審批意見,定向提交到試點病種定點醫院,由試點病種定點醫院安排住院治療,市內試點病種定點醫院住院費用即時報銷,市外試點病種定點醫院住院費用到區合作醫療辦報銷。
“根據去年的政策,這兩類共6個病種只是按普通疾病進行合作醫療政策報銷的,也就是說,在市級定點醫院住院治療,頂多報銷65%,但是明年起,這類患兒在定點醫院治療,總費用可報銷70%。在享受新農合補償后,患兒還可以通過民政醫療救助報銷20%的醫藥費。目前,這兩類6個病種在兒童中的發病率相對較高,有了這一政策,患兒家庭只需承擔10%的醫藥費,這對患兒的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補償!”邵一忠表示。
加強監管確保基金安全
人均籌資額的提高,基金規模壯大后,如何保障基金安全,使惠農政策真正服務于民,切實保障農民的權益?
邵一忠說,區合作醫療辦作為新農合的經辦機構,與各衛生醫療機構簽訂了服務協議,積極推行“費用總量控制、次均住院費用限額,平均處方限額、處方藥量控制”等費用控制措施。同時,協同審計、財政等部門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和考核。市里也出臺了監管辦法。辦法明文規定,2011年年度總費用增長控制在30%以內、次均門診和住院費用零增長控制,探索并逐步實行“總額預付、按人口付費、單病種付費”等支付方式。目錄外自費醫藥費用占總費用的比例不得超過15%,確因疾病需要使用自費藥品、進行自費項目檢查的,要實現征得患者或其家屬同意后方可使用,讓全區參合農民享受最優惠的醫療服務和報銷待遇。
據了解,2011年的“新農合”有望進一步提高婺城區參合農民的受益水平,增加農民抵御大病的風險能力,更好地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