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的白龍橋處處呈現歌舞升平的景象,從鎮街到村居,文體節目日日不斷。黃堰頭村的黃桂女告訴記者,白天,村里有文化表演;晚上,婦女們就聚在一起跳跳舞、玩玩龍燈。
“這個春節,我們可是忙得不亦樂乎,相當充實。”2月14日上午,記者在白龍橋老年大學的活動室里,看到9位農村婦女正興致勃勃地在排練舞蹈《唱花臉》。
領隊是來自白龍橋鎮三聯村的鄭愛蘋,雖然只是一名普通農婦,但她在白龍橋的文化隊伍里可以說是大名鼎鼎。每次鎮里要組織文化隊伍參加活動,她總是積極出力,聯系人員,安排節目。鄭愛蘋告訴記者,今天姐妹們排練的是一個新節目,準備參加元宵表演。春節期間,只要大家一有空,就會湊在一起練習。
“現在過年,農村比城里熱鬧多了。”鄭愛蘋幽默地說,她的這個春節是“累并快樂著”。“這個春節,我就沒空過,除了拜年,就是和白龍橋坐唱班的朋友一起應邀到其他鄉鎮去助興。從年初五到今天,我們每天都在金西三鎮的農村里轉,早上6點騎著電動自行車出門,到晚上9點半以后才能到家。真是辛苦啊。不過對于我們這些文化愛好者來說,這樣的日子還是非常開心的。”
天姆山村75歲的張林瑞大爺是坐唱班里的正吹,嗩吶、笛子、二胡等樂器樣樣在行,曾在專業劇團里干過的他也是坐唱班學員們的啟蒙老師。今年春節,張大爺雖然年事已高,但卻堅持每天一早騎著摩托車,與大伙一起到農村里去吹拉彈唱。“年初十那天,下著大雪,我們一行人騎著車子,手腳都凍得麻木了,還是堅持到羅埠去演出。”張大爺說,正是因為他們很喜歡,才會有這份熱情。張大爺還說,元宵那天,他們還要去羅埠表演呢。
白龍橋的文化愛好者們除了自己的春節過得充實外,還不忘給本村的村民營造喜慶的節日氛圍。正月初一下午,東俞、天姆山、黃堰頭等村的文化愛好者都在各村的小廣場上,策劃了10多個節目,再加上村上鑼鼓班、腰鼓隊的加入,一場由本村農民自導自演的文化演出讓村民們大飽眼福。在白龍橋一家企業上班的江西人小張,今年和丈夫一起留在了白龍橋過年,她說,老家的過節習慣是一家人圍在一起打打牌、唱唱歌,但在白龍橋,她玩得也很開心,因為認識的人與不認識的人都能在一起跳舞,感覺很融恰。
東俞村的黃進紅告訴記者,村上的鑼鼓班歷史比較悠久,以前過年只有這鑼鼓班會熱鬧一下,這幾年,村兩委對文化活動越來越重視,村上的文化隊伍也多起來了,參與的人多了,文化演出的內容自然也豐富了。常年在澳大利亞經商的俞先生已經好幾年沒回村過年了,今年,他看到了鄉親們自己表演的節目,是邊看邊鼓掌。他說,沒想到這幾年農村變化這么大,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真是精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