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糧倉”牽手“天下糧倉”
昨日,在婺城區群飛糧油機械專業合作社生產場地內,工人們正在加緊制作工廠化育秧大棚,這批大棚將在2月底前運往吉林省榆樹市,投入新年的糧食生產中去。合作社社長豐群飛說:“目前在吉林省,我是第一個采用工廠化育秧的糧食種植戶,3月15日,吉林省要在榆樹懷家糧庫召開全省工廠化育秧現場會,所以,必須要在會前將所有大棚如期安裝在東北大地上。”
去年年初,豐群飛在“天下第一糧倉”——吉林省榆樹市承包1萬畝農田種植水稻。在此基礎上,豐群飛在榆樹市帶動當地糧田1萬畝,在當地收購了1萬噸稻谷。從此,這位婺城知名種糧大戶把種糧的版圖描上了東北大地。經過一年的試種,豐群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從去年10月底開始,通過海路和陸路的轉運,由東北陸續運抵金華的稻谷已有1.7萬噸,再加上金華本地合作社生產的稻谷,豐群飛一年種植加工糧食2萬多噸,夠金華市民吃一個月。
金華歷來被譽為“浙中糧倉”,豐群飛卻選擇到吉林開拓糧食生產基地,初衷是因為,群飛合作社生產的糧食在市場上熱賣,但受生產規模限制,各銷售點無法拿出更多糧食來滿足市場需求。擴大生產規模的土地從哪里來?擴大規模后的工人到哪里去雇?在本地租地種糧,除了地難租,勞動力成本也高。而且在本地要想大面積連片承包糧田,也不是易事。
就在豐群飛苦惱的時候,在市、區相關部門的穿針引線下,吉林省榆樹市向豐群飛拋出了“繡球”。經過考察,豐群飛發現榆樹就是自己苦苦想要尋找的發展糧食規模生產的“寶地”。地廣人稀的榆樹市人均耕地達到20畝,豐群飛在該市設立合作社分社的農田承租價格將長期維持在每畝200元。而且當地勞動力資源豐富,成本低。加上是長期合作,比較穩定,所以豐群飛放開膽子大手筆投入,在當地發展了糧食基地1萬畝,并先后建設了專門育秧房,租用糧庫,購置烘干機……對當地糧食生產采用一條龍流水線服務。
經過一年時間的磨練,在市場最前沿摸爬滾打的豐群飛已經聞到各市場主體暗戰東北“搶占地盤”的硝煙。他告訴記者,今年,他將在榆樹市發展5萬畝糧食基地,同時帶動當地糧食生產5萬畝,對于帶動的5萬畝糧田,由合作社全程提供育秧、植保、收割、烘干、銷售等一條龍服務。豐群飛說,在糧食生產上,他摸到了市場的脈搏,今后將繼續加大東北地區的糧食生產力度,讓“浙中糧倉”牽手“天下糧倉”,實現兩地糧食生產合作共贏。3年后,他要成立群飛集團,做好生產、加工、銷售的每個環節,把“群飛”牌大米賣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