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區是市委市政府“一中兩翼兩三角”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翼,是未來的金華城市副中心,也是婺城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因新城區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新城區一直是區委區政府決策的中心,工作的重點,也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更是婺城對外的亮點和著力點。
一、新城區工業化和城市化具備一定的基礎
新城區開發建設的路子,一直在探索、思考和實踐。經過七年的開發建設,工業產業培育、城市規劃建設、發展環境營造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工業化和城市化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
1.科學規劃,引領城區有序發展。規劃是指導城市建設的靈魂,經過實踐,新城區的規劃是科學的,可行的。工業新城、商貿新城、人居生態新城的定位是合理的。新城區先后編制了戰略性規劃、中心區控規(15.95KM2)、臨江分區控規(8.8KM2)、中心區城市設計(2.4KM2)、乾西柵川分區控規(5.73KM2);并對強弱電、給排水、燃氣等市政基礎設施進行了專項規劃,同時制定了城中村布局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基本實現了需要開發建設用地的規劃全覆蓋。一系列規劃的編制,為新城區的建設提供了依據,為新城區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2.加強投入,配套設施初步完善。完善的基礎配套設施是一座城市繁榮崛起的首要條件。新城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13.6億元,拉開道路框架15.2平方公里,建成區11.4平方公里。建成城市道路55千米,完成綠化面積近42萬平方米。完成婺城大橋、賓虹西路公鐵立交橋、白沙大橋、臨江大橋建設。白沙溪橡皮壩休閑景觀工程、金華江石柱頭橡皮壩工程、桐溪城防工程、中軸景觀一期北段工程、城北中心公園等城市景觀相繼建成。區塊內水電、排污、排水、供氣、通訊等城市配套日臻完善,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為新城區的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3.主攻二產,產業培育成效明顯。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培育和壯大二產,不斷增強產業支撐,形成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良性互動。新城區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14.3KM2,包括臨江分區、柵川分區、洞溪分區三個工業平臺進行開發建設。目前已經集聚工業企業50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122家,初步構建了以汽摩配為主,五金工量具、醫藥食品、化工建材為輔的產業格局。新城區培育了萬里揚變速器、巨龍管業等一批成長型企業,引進了中國校車、萊恩農業裝備、三環機械、康靈汽配、萬達汽配、婺陽動力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新城區成立以來引進的入園企業有112家,投資規模1億元以上的企業有29家。目前具備開工條件的有89家,已經開工89家,開工率100%;竣工的75家,竣工率84%,投產的72家,投產率96%。2010年新城區市級重點技改項目17個,占全區的50%;完成工業總產值121.6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46.5%;完成稅收4.29億元,占全區的三分之一。2010年工業總產值是2002年的8.7倍,工業稅收是2003年的5倍;自2002年以來企業固定資產投入累計達到57.3億元。
4.狠抓項目,城市功能逐步提升。項目是城市發展的生命,抓項目是推進新城區開發建設的有效舉措。新城區先后建成婺城區政府辦公大樓、行政服務中心、婺城小學、婺城中學、婺城嘉禾藝術幼兒園、交通應急指揮中心、防汛抗旱應急指揮中心、金華市福利中心、衛生監督所、疾控中心、區婦幼保健院、計生指導站等16個公建項目,還有5個項目正在建設中,5個項目準備開工建設。已建、續建、新建樓盤有21個,行政中心區塊有藍灣國際、尚格·又見康橋、奧林匹克花園等9家房地產項目,用地864畝;城北有上城華府、東方前城、天彩名苑、都市歐情等13家房地產項目,用地1055畝,累計完成商品房結頂125萬平方米。通過項目建設,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
5.完善經營,資本運作良性循環。新城區自2003年成立以來,主要靠土地出讓和銀行貸款來進行資本運作。截至目前,新城區整個開發建設資金運作處于良性循環,投入結構合理,效益產出明顯。目前新城區存量經營性用地2100余畝,按照目前新城區市場地價,土地經營收入可以滿足階段性的開發需求和保障,保持了可持續性發展的良好態勢。
6.優化服務,發展環境和諧穩定。開發建設以來,幾萬畝的征地和上百個項目的政策處理均順利完成,努力實現開發建設和城中村發展雙贏,總體保持和諧穩定,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社會環境營造方面,新城區著力抓好四個方面:一是嚴格執行征地政策,依法征用土地,切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二是加強環境保護,重點關注和嚴密監管臨江分區、柵川分區投產企業的污水排放問題,及時做好企業及周邊群眾的調處工作。三是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力度。四是積極幫助城中村建設和發展,盡量考慮群眾合理訴求,進一步理順園區關系。
二、新城區工業化和城市化面臨新的挑戰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新城區發展面臨重重難題。在征地拆遷中,遇到一系列的歷史遺留問題,隨著利益格局的調整和群眾利益訴求的增多,新城區開發建設也遇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新城區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面臨以下問題:
1.產業發展空間受限。新城區三個工業區塊發展空間僅有1000多畝。2010年簽約項目24個,協議用地1500多畝,在談項目29個,用地需求近3000畝,目前還不斷有一些項目要求入園,供不應求矛盾較為突出。加上農轉用指標受限,今年農轉用土地指標緊缺,部分在談項目不能簽約,好的項目也不能及時引進。
2.招商質量有待提高。工業總量不大,項目規模偏小,重大工業項目幾乎沒有。核心區塊高質量的三產項目也需要全方位的提升。
3.政策處理難度加大。依據目前形勢,發展與穩定的關系并重,隨著開發過程中利益格局的調整,群眾利益訴求不斷增多,加上期間政策調整因素和一些遺留問題尚未解決,導致政策處理難度越來越大。
4.公共服務配套不足。盡管新城區已經有了幼兒園、小學和初中,但是高中、醫院、文化、休閑、娛樂商服等設施還是偏少,加快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完善城市功能,對于新城區人氣商氣集聚至關重要。
5.新城老鎮銜接問題。不能有效承接新城老鎮的人氣和商氣是新城區開發建設的傷痛。賓虹西路拓寬改造工程和雙溪西路西延工程涉及到金華市經濟開發區,需要排上市政府重點議事日程,才能有效實施,承接和吸納市中心各種發展要素。
三、突出工業化,加快城市化,是打造品質和效益新城的內在需要
品質和效益新城建設需要一個有效的載體,新城區工業化和城市化兩手抓的發展格局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載體,而品質和效益新城的提出正好為新時期新城區的開發建設提供了新方向。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新城區將圍繞“突出工業化,推進城市化”為載體,按照“加快發展,快建新城“的要求,按照“打造品質效益新城”的方向,開啟新城區建設新篇章。
1.東接南連,加快城市化進程。隨著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調整到位和新城區規劃的調整完成,新城區的賓虹西路沿線將成為行政中心區塊開發建設的重點。在充分把握好這個重點的同時,積極向東銜接江北城區板塊和江南市區板塊,充分吸納市中心的人流、物流、商貿流、信息流。開始實施“東接”。爭取把“賓虹路西路(內環線至二環線)拓寬工程”和“雙溪西路延伸工程”列入市政府議事日程,列為重點項目來抓。繼續實施“南連”。在完成白龍橋老鎮控制性詳規和開工建設“二路一橋”的基礎上,新開工建設華龍南路南段、金江南街北段、紫金南街北段等道路工程,并完善垃圾中轉站、自來水管道、公共綠化、衛生保潔等集鎮配套設施。完成白沙溪兩岸和玉山公園整體綜合規劃,開始實施白沙溪城防景觀南段建設,全面提升老鎮區的品味和品質。
2.培育產業,推進工業化進程。堅持“工業強區”戰略,強化招商引資,加快工業項目建設,提質增量并舉,做大工業總量,努力形成工業化和城市化互動的良好開發格局。一是拓展空間,抓好平臺建設。繼續完善三個工業區塊的現有空間布局,提升臨江分區,整合柵川分區、開發洞溪分區。今年力爭完成雅蘇以北近500畝土地的征用和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對福田區塊的項目布局,并開工建設該區塊的落地項目。同時對清理出來的已供閑置用地進行督促協調,促其企業開工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柵川分區原有企業的轉型升級,加快新引進五個項目的建設進度,力爭年內投產。繼續開發龍蟠區塊,根據指標情況,完成征用地塊的相關報批手續。盡可能拓展其余工業空間,積極形成汽摩配主導產業集群,加快新城區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步伐。二是招商引資,抓好項目建設。繼續保持量的擴張。引進好項目、大項目,提升產業層次,擴大工業總量。著力注重質的提升。招商以突出汽摩配、五金工量具、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引進一批效益好、關聯大、帶動強的優質項目。主要做好萬里揚50萬臺乘用車變速器、旺達年產200萬套汽車發動機部件、康靈實業、長鈴輕摩等簽約項目的建設和投產。注重項目效益。積極提高開工率、竣工率、投產率、產出率。對竣工項目,要加強跟蹤服務,促其盡快投產。加快轉型升級。鼓勵企業申報技改項目,加大技改投入,通過技改創新、實現節能減排。引導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高企業層次和市場競爭力,能夠應對各種危機和市場風險。
3.狠抓項目,提升城市功能。一是加大基礎設施項目投入。加快路網建設,啟動“賓虹西路(內環線至二環線)拓寬工程”和“雙溪西路延伸工程”;開工建設華龍南路南段、紫金南街北段、金江南街北段。完成文津路等區間銜接公路建設。完成中軸景觀一期南段工程建設,對北段有步驟進行提檔改造,并對外開放。對臨江西路、龍乾南路、金沙街、賓虹西路、西二環等主干道和行政中心區塊小區周邊以及工業園區實施綠化工程。加快老鎮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成有關集鎮道路工程,完成白沙溪玉山公園綜合規劃,繼續做好自來水網、路燈亮化等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加快城北建設步伐,完成城北景觀公園和體育公園建設,啟動城北生態建設綜合示范區項目。二是加快商服項目建設進度。加快偉達·雷迪森廣場酒店和尚格四星級酒店建設,并盡快投入商業營運;加快婺州商業廣場二期項目建設,招商和開業同步運作,為提升新城區的生活品質和投資效益發揮引擎作用;婺城汽車客運站一期工程加快投入使用;怡景商務大樓、金殿置業、商業銀行、成泰合作銀行等一批服務業項目開工建設,啟動一批新的房地產項目。三是開工建設一批公建項目。開工建設新城區人民醫院、婺北法庭、公安指揮中心等一批公建項目。進一步籌劃文化、休閑等服務設施的建設,完成建設鄰里中心等市場項目。
4.集約利用,增強統籌能力。一是做好土地經營,增強統籌能力。抓住當前發展機遇,切實做好土地經營文章,加大對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調查,對供而未用的土地進行專項督促,對項目不能及時建設的要依法收回。加大對紫金南街東側、賓虹西路沿線商住用地的出讓,回籠一部分資金,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和統籌城市化建設進程。對老鎮區的330國道以南、機場路以北區塊和白沙溪東側小企業實施“退二進三”計劃,進行整體搬遷,分批次完成騰籠換鳥工程,盤活白沙溪東側土地。二是完成村莊規劃,提升城中村發展水平。完成新城區城中村規劃,結合新農村建設、農房改造、村莊整治等民生工程,對城中村發展進行統籌,積極考慮城中村的未來發展問題,把提升城中村發展水平和壯大城中村集體經濟作為一項重要日程,同時給予一定政策扶持。為解決有關村遺留問題和理順園區積極創造內部環境。
5.狠抓落實,優化發展環境。一是加快政策處理。抓好工業項目、公建項目、基礎設施、老鎮改造等重點工程建設的政策處理工作,充分發揮區屬部門、指揮部和鄉鎮干部以及村級班子的主動性,顧全大局、協調各面,做好政策處理工作。二是加強隊伍建設。以“創先爭優”為抓手,加強干部教育,抓好干部隊伍建設,提升整體素質,提高工作執行力,提高村級班子的戰斗力,把各項工作做深、做細、做透、做實。三是提高服務水平。繼續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積極落實上級有關政策和精神,切實加強執行力建設,給基層和企業送服務、送溫暖,為企業發展解難題,為企業轉型出點子,為企業擴張送政策。本著真誠服務、高效辦事的原則,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務水平。
(作者系婺城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新城區建設指揮部總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