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山村初中二十余載,終于迎來了山區教育的春天
施亞夫:砥礪耕耘滿杏壇
連日來,在安地鎮中小學遷建工地上,建筑工人們正干得熱火朝天,大型吊機在空中轉動,載重貨車將冰塊壓得嘎嘎響。安地初中校長施亞夫高興地說:“安地中小學終于要改頭換面了!”由于婺城區委、區政府、仙源湖管委會和安地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一所占地75畝、建筑面積26000平方米,集教學樓、行政樓、科學實驗樓、師生宿舍樓、餐廳、風雨操場、塑膠田徑場、塑膠籃球場于一體的校園正在建設之中。按照目前的施工進度,2011年下半年即可交付使用。在場的鄉親們說:“施亞夫老師堅守山村學校20余年,終于看到了山區孩子的希望了。”
施亞夫于1989年8月畢業于浙江農業大學寧波分校,按當時條件來說,進入城區學校或公務員隊伍,是完全能爭取到的,可他卻無怨無悔地堅守在一所山村初中,不僅生活上艱苦,而且在完成教學任務上也要比城里學校付出更多艱辛。因為山區孩子居住分散,有的學生離學校有60多華里,假如趕不上班車,翻山越嶺要花費一整天時間才能到達學校。每當施亞夫看到一批批德才兼備的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走出大山,升入高一級學校時,施亞夫就深深地感受到教育這份神圣的工作感到自豪。
20多年來,施亞夫從未離開過講臺,并連續17年承擔初三畢業班科學教學工作,1993年曾獲得金華市物理優質課比賽一等獎。在實踐中,施亞夫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2002年開始擔任學校副校長,分管學校的教學工作。2007年,初三學生袁慶盼以745分高分榮獲金華市中考狀元,轟動婺城內外,讓農村教師找回來信心,讓山區教師感受到做一名農村和山區教師同樣光榮。家長們也紛紛從城里帶著自己的孩子,回到家門口的學校上學。學生家長葉衛銀說,本來他送孩子去城里讀初中,要交一萬多元贊助費,現在回本鎮初中讀書,什么費都不用交,還享受營養餐,教學質量也不比城里差,太好了!
2007年,施亞夫擔任安地初中校長,他暗暗約法三章:首先是為人大度,寬容人,包容人,辦事公道;二是以身作則,作風正派;三是善待員工,關愛學生,特別是困難學生。雅干村李明同學的父親身患癌癥,母親弱智,家庭十分貧困,無法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施亞夫就帶頭為他捐款,共為他籌集資金3600元,幫助李明同學渡過難關。
山區孩子居住分散,周末往返幾十華里山路是家長們最放心不下的,施亞夫積極爭取上級政府的支持,專門開通了五輛周末愛心接送車,車費減半,為沿途160余名山村孩子,開通了“平平安安送回家,周日開開心心回學校”的專線。施亞夫任校長三年多來,通過各種途徑,開展捐資助學活動,募得辦學資金100余萬元,建起多媒體教室10個,添置電腦20余臺,更換了課桌凳450余套,學生床100余張,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砥礪耕耘滿杏壇,桃李爭輝不讓春。”安地初中不僅在2007年出了一位中考狀元,而且連續三年中考成績位居婺城農村片前5名,榮獲“婺城區教學質量優勝單位”,2010年中考,140名考生中69人進入重點普通高中,上線率占一半左右,成為金華南山教育領域一朵亮麗的奇葩。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