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婺城文藝事業的春天
——婺城區文藝事業發展十年回眸
“書香掠影蘊人文,詩情畫意現山水”,每個觀眾走進“高峰杯”婺城十年書畫攝影精品展的展廳,心里都會浮現這樣的詩句。2010年9月,精品展揭開序幕,以84幅精彩紛呈的書畫作品,歌頌婺城十年建設成就,展示婺城文藝事業的豐碩成果。
婺城素有“歷史文化之邦、名人薈萃之地、文風鼎盛之城、山清水秀之鄉”的盛譽,一代代婺城文藝家們在這片土地上耕耘,創作出眾多名垂青史的文藝作品,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婺文化”。
2001年,婺城區域調整,婺城區文聯成立,婺城區文藝事業邁上了新的征程。十年來,婺城區作家、藝術家和廣大文藝工作者,穿越時空和空間,用藝術的火焰點燃人生。數以千計的文藝作品根植于婺城的文化厚土,把婺城區的文化事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文藝創作異彩紛呈
十年磨一劍,2010年是婺城文藝事業豐收的一年。這一年,婺城作家王槐榮、李英、章偉文創作的電影劇本《媽媽們的青春往事》通過了審查,電影預定2011年3月開機。此前,由他們創作劇本的影片《孟祥斌》已經在全國公映。婺城青年作家陳集益憑借中篇小說《野豬場》,獲得了2010年度的“浙江省青年文學之星”。7位書法家在“沙孟海獎”第七屆全浙書法大展中獲獎,藍躍軍獲得“沙孟海獎”銀獎。婺城詩人許中華榮獲第二屆金報·朝陽詩歌獎,此前,婺城女詩人南蠻玉獲得首屆金報·朝陽詩歌獎。十年來,婺城區作家、藝術家在文藝的百花園里辛勤耕耘,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文藝作品。據統計,有400余件文藝作品獲得全國、省、市各類獎項。
十年來,婺城區文學創作十分活躍,著述豐厚。老作家筆耕不輟,中青年作家激情飽滿,文學新秀脫穎而出。文學佳作時現于《人民文學》、《人民日報》、《農民日報》、《浙江日報》、《詩刊》、《星星》、《詩選刊》、《詩歌月刊》、《江南》、《西湖》、《飛天》等大型報刊。十年來,婺城區作家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文學作品300余件。一批作家如方竟成、章偉文、李英、周志發、倪健、南蠻玉、李英昌、楊東彪、李俏紅、田禾、陳錦章、鄭朝陽、蘇洪生、徐益豐、馬渝生、張敏等筆耕不輟,創作發表了大量文學作品并獲獎。李英的報告文學《天長地久——一個跨越半個世紀的感恩故事》,在《文學界·中國報告文學》發表,榮獲了《中國作家》金秋筆會全國征文一等獎。李英和朱曉軍合作的報告文學《琴壇村罷免村主任紀事》在《北京文學》上頭條推出。倪一鳴的長篇小說《一個人的穿越》獲全國第二屆中山圖書獎。李俏紅創作的散文《海榴紅似火》在省林業廳主辦的省樹、省花征文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十年來,婺城區書畫攝影創作描繪七彩世紀,展現斑斕畫卷。書法、美術、攝影協會的藝術家們組織多次主題采風活動,舉辦有關展覽、比賽100多場次。有200余幅作品在全國、省、市級展覽中展出、獲獎。應青、何若偉、周友好、吳廣明、俞玉林的作品多次入選省展、全國展。陳興潤、陳軼超、鄒其壽、吳文勝、傅人望、雷淼余的書法作品多次入選參加全國和省級展覽或獲獎。吳文勝的書法作品獲全國“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書法比賽一等獎。王風的剪紙作品獲浙江省剪紙作品展覽三等獎。付樟績的《晨》獲中國浦江元宵民俗風情國際攝影大賽二等獎,葉愛蓮的《咱們農民不信邪》獲浙江省反邪教攝影一等獎。陳新華創作的婺州窯《古婺遺韻》灰袖尊參加2006年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獲中國工藝“百花杯”金獎。
十年來,婺城區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奏出優美旋律,唱響時代強音。鄭慧娜編排的歌伴舞《青藏高原》獲中央電視臺春到校園文藝演出三等獎;趙海燕編排的《滾燈》獲省少兒舞蹈比賽金獎;方竹青創作的《金佛手》獲浙江省“群星獎”表演、創作銅獎。金華少兒道情《拔郎鼓》等作品多次在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浙江電視臺播放。章竹林創作的快板《鍋盆碗勺交響曲》獲全國廉政文化曲藝節目優秀創作獎;章竹林改編、鈄秀媛輔導的少兒道情《火車上的小報童》獲得全國少兒曲藝邀請賽一等獎;鈄秀媛輔導的少兒道情《小小家庭監察員》獲省曲藝征文二等獎。文藝活動絢麗多姿
2010年3月舉行的首屆婺城茶花節上,婺城區30多位書法家在現場揮毫創作。國際茶花協會主席肖特夫人高度稱贊了婺城書法家,欣然在書畫創作現場寫下“一次完美的展會”的贊譽。半年后,2010年10月,在第二屆中國仙源湖桂花節期間,鄭竹三書畫藝術精品展隆重揭幕,為婺城人民送上一道藝術大餐。十年來,文藝家們用自己的方式,為文化大區建設和新農村建設送文化、種文化、育文化,“文藝婺軍”為婺城的繁榮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十年來,婺城區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展了系列采風活動。開展了康莊工程文藝采風活動,“箬陽春”采風、“仙源湖杯”攝影藝術創作采風,婺城文藝家走進新農村系列采風活動,送百場電影下鄉活動,送戲下鄉活動。
十年來,婺城區圍繞文化大區建設,開展了系列文化活動。編輯出版了《婺江文藝》,刊登文藝作品數百篇,100多萬字。配合區委宣傳部、區政協等部門編輯出版了《婺城精神論壇》,《新光——委員風采》、《婺城旅游》、《婺城書畫》、《婺城名人錄》、《婺城古韻》、《婺城史話》、《婺城》等專著和畫冊。開展和參與了“三花節”和雙龍之夏的各項文化活動,“文學走進社區”活動,社區文化藝術節,民間曲藝夜市等活動。
十年來,婺城區圍繞社會熱點,開展了系列社會活動。為拯救患白血病的學子王沈陽,婺城區文聯策劃組織了一場大型書畫義賣活動。40多位書畫家的近百幅力作,在現場公開拍賣,所得的近3萬元全部用于資助王沈陽。婺城區文聯還組織了“大世界杯抗戰民族魂”書畫展,“長征頌”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書畫展,紀念建黨80周年書畫展等活動。
夯實基礎,壯大隊伍
2010年9月,經過近3個月的征稿、編輯,婺城區文聯圓滿完成了《婺江文藝》編刊工作。在編輯過程中,區文聯克服人手少、稿源多、任務重的實際困難,認真對來稿進行編選。《婺江文藝》已經成為婺城文藝繁榮發展的指南針,對外文學藝術交流的平臺和展示婺城區文藝人才培養和文學創作的陣地。
十年來,婺城區文聯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積極探索服務文藝工作者的途徑和辦法,政治上充分信任,創作上熱情支持,生活上真誠關懷,最大限度為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提供優質服務。同時,關心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努力為他們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把文聯建成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溫馨和諧之家,使廣大文藝工作者專心致志搞創作,心情舒暢干事業,同心同德促繁榮。
十年來,婺城區文藝創作隊伍不斷充實擴大,區級協會已由原來的10個增加至13人,會員總數增加到1000多人。涌現出了章竹林、王風、章偉文、應青等一批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我們欣喜地看到:老一輩文藝家創作熱情不減,中年文藝家日臻成熟,正在迅速成長的青年創作隊伍,成為最具朝氣和活力的后備力量。文藝婺軍正在婺城大地上崛起。
回首十年,婺城文藝界創作出了大量各類優秀文藝作品,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滿足婺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婺城區文化大區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婺城區文藝的整體水平與婺城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大區的定位相比還有距離,時代要求婺城區文藝工作者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取得更豐碩的文藝成果,讓婺城區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得益彰,經濟強區與文化大區交相輝映。讓我們以更為積極的姿態迎接文藝春天的到來,為婺城的歷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