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金華的了解是從小學課本里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的《記金華的兩個巖洞》開始的,日前跟隨中華文化游——全省網媒雙龍行活動第一次來到金華婺城,從現實中感受葉老筆下的雙龍洞和今日婺城的風采。
進洞前,導游還一個勁地向我們推薦: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如今按景區規定,一條船躺四個人,這四個人不僅要同船還要共枕,這是怎么樣的緣份啊。帶著期許,平躺在船上,連腿也不敢有一點抬起;船工一聲令,立刻劃向暗黑世界。進洞的感覺就好像鼻尖都能碰到巖壁,頭如果再抬一點,都有破相的風險,不過這種感覺幾秒后就沒了,進洞后豁然開朗。
雙龍洞素有“水石奇觀”之譽,洞內鐘乳石、石筍眾多,有龍爪、龍尾與洞外龍頭相呼應,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黃龍吐水”、“仙人帳”、“佛手”、“壽星”、“龜蛇共生”、“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等景觀,五彩斑斕,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
拾級而上,走進曾讓郭沫若贊嘆過的“冰壺洞”,一條瀑布飛流直下;雖然現在水量尚沒有豐水季的一半,但嘩嘩的水聲已響徹巖洞。洞外是26度的高溫,洞內是17度左右的涼爽。
有時真不得不感慨大自然造物的本事,鐘乳石一百年只生長一厘米,現在里面的鐘乳石雖已不生長,但大的足有一人多長,想想埋在這大山下桑田滄海是怎樣的變化,也許只有它自己知道。
李清照當年有詩贊美金華: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一座有自己的歷史文化,又擁有開放包容姿態的城市稱得上是魅力之城。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