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遭遇田無水 又面臨民工荒
這幾天正是農村春耕大忙季節,然而蔣堂鎮黃碧垅村的全國糧食生產大戶陳建軍卻顯得一籌莫展:他首批撒播的200畝早稻谷種已育好芽,卻由于嚴重缺水和用工荒,不能直播到田,600多畝收割完蔬菜的早稻田因缺水無法翻耕。準備機插的80多畝早稻也已育好秧,但缺水不能插種。昨日,陳建軍無奈地對記者大嘆苦經:“民工荒和缺水已成了我們種糧大戶致命的傷痛,如果再這樣下去,雙季稻只能改種單季稻了。”
陳建軍承包糧田面積達1400余畝,主要以種植早稻、玉米、毛豆和蔬菜等品種為主,大部分田還實行了蔬菜、早稻、晚稻三季連作,大大提高了土地經營效益。眼下,正是春耕播種時期,然而,陳建軍卻面臨嚴峻的雇工難與用水難的“兩難”考驗。往年,按種植用工規模,陳建軍所需雇傭民工80余人,基本以本地村民為主雇用解決。而今年春耕開始以來,陳建軍需要早稻播種、毛豆、四季豆種植民工100余名,但目前雇用到的民工只有20來人,民工嚴重缺少,嚴重影響了上千畝糧田的春耕生產和種植面積的落實。
據陳建軍介紹,造成民工荒的原因,是外地人來當地種植花卉苗木,因為花卉苗木效益較高,業主雇用民工以按件計酬的形式,一個老年婦女做一天可以賺80-100元,一個男性勞力多的可以賺180-200元。而種糧效益相對較低,雇用民工工資往年為女性35元一天,男性60元一天,今年提高到女性60元、男性80元一天。效益因素決定了兩者之間無法競爭,在工資差別這個現實面前,民工的選擇自然是“誰工資高就幫誰做”,導致了種糧大戶的“雇工難”問題。
除了民工荒之外,農田缺水也是他的頭痛之事。自今年春節后,天氣干旱,雨水較往年偏少,而蔣堂鎮范圍內沒有自然溪流,農田灌溉用水主要靠“烏引”水系和“金蘭水庫”渠系灌溉。天氣長期干旱無雨,汛期不汛,導致金蘭水庫蓄水減少,據水庫管理處稱,金蘭水庫蓄水量已降至停止放水水位,即便偶有放水,也是東干、西干兩渠調節放水,給當前農業生產必然造成用水困難。
陳建軍今年計劃種植早稻800畝,但面對天氣長時間無有效降水,眼看金蘭水庫水系干涸的渠道,至今已經翻耕的只有200畝,還有600余畝沒水不能翻耕。陳建軍說,目前大棚育秧的早稻秧苗已經可以下田插種,人工撒種的也已到時候,大片糧田無水灌溉怎么辦?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