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村改造征地拆遷涉及著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的再調整,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阻力,如何妥善處理好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是破解舊村改造拆遷難題的關鍵所在。針對舊村改造易引發矛盾糾紛的實際,白龍橋鎮以葉店村為試點探索建立民主管理“四項機制”,推動了舊村改造工作的順利進行。
建立分工負責的領導機制。該鎮明確黨支部主要負責謀全局、把方向、管民心;村民代表會議負責決策舊村改造重大事務;村委會負責執行村民代表會議決策,形成集體領導、各司其責的工作格局。
建立公開透明的運行機制。設立由25人組成的舊村改造審核小組和報批小組,成員由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并公示,同時,規定審核、報批均需小組全體成員會議決定,切實做到審、批分開,民主決策。加強公開工作,做到“六上墻”,即舊村改造政策規定上墻、實施細則上墻、村莊規劃圖上墻、工作程序上墻、審批結果上墻、經費使用上墻,促使舊村改造陽光操作。
建立全面深入的征詢意見機制。建立村兩委干部、村民代表聯系戶制度,確保及時聽取、收集村民意見。同時,規定舊村改造重大事務提交決策前必須召開村兩委會、黨員會、村民代表會、戶主會等會議廣泛征詢意見建議,葉店村在制定舊村改造實施細則中,召開會議50多次,征求到意見建議100余條,細則得到了98%以上村民的同意。
建立快速有效的社會風險評估機制。為促進村級民主決策,白龍橋鎮專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村級重大事項民主決策機制的若干意見》,對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內容進行了具體規定,要求村級重大事項的議事程序分“五步走”:即立項、醞釀、討論表決、公示、組織實施,對事項實施的先后、程序和過程進行更科學合理的安排設計,充分遵循群眾的要求,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
實踐證明,民主管理“四項機制”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確保了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高水平、高質量地推進舊村改造工作;二是充分調動了廣大村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確保了舊村改造工作的順利實施;三是有效減少了矛盾糾紛,維護了村里的和諧穩定。葉店村通過舊村改造不僅提高了村兩委的威信,還密切了干群關系,成為了新農村建設的典型。該做法得到了市、區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
下一步,白龍橋鎮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在進一步完善民主管理機制的基礎上,在全鎮實施舊村改造、農房改造的村中推行“四項機制”。想方設法努力突破舊村改造中的拆遷難問題,匯聚力量全力推進中心鎮建設,促進整個白龍橋鎮域社會經濟科學發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