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十二五”共繪新藍圖
自竹馬鄉第十次黨代會以來,竹馬鄉黨委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堅持實施“工業強鄉、花卉富農、生態立鄉、文化聚人”發展戰略,團結帶領全鄉黨員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真抓實干創新業,一心一意謀發展,較好的完成了鄉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的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五年來,竹馬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發展活力不斷增強,經濟社會保持又好又快發展。
看,魅力竹馬新篇章——五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碩果累累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10年全鄉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15.9億元,年均增長18.5%;其中工業生產總值14.58億元,年均增長19%,農業生產總值7231萬元,年均增長10.3%。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8128元,年均增長13.31%。五年來,投入 813萬元,完善工業園區道路、綠化等配套設施,改善投資環境。引進企業26家,外資4.2億元,新增規上企業14家,億元企業1家,高新科技企業4家,企業投入技改資金1.47億元。先后投入3.5億元改造水泥建材生產設備,同時淘汰高耗能、污染重的磚瓦行業,使產業結構逐步優化,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
五年來,全鄉花卉苗木銷售額累計達到4億余元,人均達到4萬余元。成功舉辦婺城區第一屆、第二屆茶花節,進一步提高了花卉苗木知名度和美譽度。全鄉4家民間花卉苗木研究所,共注冊商標21個,申請專利5項,引進花卉新品種25個!爸耨R牌”茶花成功申報了浙江省名牌產品,有效地帶動了竹馬鄉花卉苗木的銷量和價格。積極培育種植大戶和銷售大戶,帶動產業發展。發揮鄉花卉協會的作用,構建了服務會員、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的平臺。
民生問題實現突破。五年來,竹馬鄉黨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千方百計、傾心盡力為民辦實事。引進沙畈水庫優質自來水,全面完成了村莊整治工程。開展“潔、美、綠”活動,建立了衛生管理長效機制,各村垃圾集中處理,村民的居住環境得到有效改善。五年來,投入資金400萬元建成村網道路10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交車,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投入1500萬元完成了水庫除險加固小<1>型一座,小<2>型二座,新建里斗垅水庫一座,新建水渠5000米,長湖治理3000米。進一步強化了農業基礎設施,改善農業生產環境。3家水泥廠通過技改和轉產,順利完成了市級生態鄉的創建。社會事業持續發展。五年來,竹馬鄉榮獲了“省級文明鄉”、“省級體育強鄉”、“金華市農民種文化先進鄉鎮”“區級文化示范鄉”等榮譽稱號。全鄉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話、通訊網絡。文化活動多姿多彩,全鄉現有文體隊伍150多支,文藝骨干600多名。平安建設有效推進,全面開展民主法治村建設,16個行政村創建“民主法治村”已全部達標。開展普法教育、反邪教教育、安全教育,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計生工作不斷提升,計劃生育率均達到98%以上,曾兩年獲得區級先進。
繪,人文竹馬新藍圖——今后五年發展的目標和愿景
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實施“工業強鄉、花卉富農、生態立鄉、文化聚人”的戰略,真抓實干、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扎實推進竹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努力實現區委提出的“崛起爭先、繁榮發展”目標要求,努力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馥郁花鄉、人文竹馬”。
——經濟發展實現新飛躍。到2015年全鄉工農業總值超過21億,年均增長26%,其中工業生產總值超20億,年均增長27%,農業生產總值超1億,年均增長27%,經濟素質顯著提高,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發展走在全區前列。
——人民生活達到新水平。到2015年農民人均收入超15000元,農村居民收入顯著增加,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富裕程度處在全區前列。
——社會和諧開創新局面。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社會公平和正義進一步實現,文化更加繁榮,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顯著提高,平安建設扎實推進,社會更加安全穩定和諧。
——新農村建設展現新面貌。全面開展“美麗村莊”建設,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規劃、建設、管理水平顯著提高,村莊綠化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生態鄉村建設取得更大進展,充分展示竹馬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美麗的鄉村氣息。
——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體現,干部能力素質進一步提高,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
謀,實力竹馬新發展——凝心聚力打造“馥郁花鄉、人文竹馬”
進一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力求在保持經濟又好又快上取得新突破。
要著力培育支柱產業、爭創知名品牌。重點發展電子、醫療設備、新型建材等高新技術產業,使工業經濟成為竹馬發展的強勁引擎。依靠拓展空間保發展、招商引資促發展、優質服務謀發展,做大做強工業經濟,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要堅持以工業化理念推進農業產業化,重點扶持一批競爭力和輻射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加大花卉苗木產業發展力度;繼續辦好一年一度的茶花節,不斷提高竹馬茶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深入挖掘茶花文化內涵,助推農業觀光休閑旅游業?萍紕撔绿岣卟杌ㄆ焚|,力爭“竹馬牌”茶花申報國家級名牌產品,做特做優農業經濟。
進一步推進統籌發展,力求在加快新農村建設上取得新突破。
圍繞“到2015年50%的行政村建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的目標。開展中心村培育建設和農村危舊房改造等項目建設;切實抓好垃圾處理、污水治理、村莊綠化等項目建設;發展新型產業,轉換農村經濟發展方式,促進農民創業就業;加強生態文明知識的普及教育,增強村民的可持續發展觀念,構建和諧新農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上下功夫。深入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計劃,切實加強對農民從事非農業生產能力的培訓,在培育新型農民上下功夫。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進一步完善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統一經營服務功能,在加強農村土地流轉上下功夫。
進一步推進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力求在提升社會和諧程度上取得新突破。
推進民生工程建設,以惠民促和諧。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開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發展教育事業,保障教學優良環境。加快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建設,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工作,切實提高農村醫療保障水平。
推進文化建設,以文化育和諧。以文明村創建為抓手,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開展“送文化”和“種文化”及群眾健身活動,進一步抓好“農家書屋”建設,努力形成一批特色文化品牌。
推進平安建設,以穩定保和諧。緊緊抓住影響社會穩定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扎實推進平安建設,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品藥品等領域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推進法治建設,以民主固和諧。進一步推行政務、村務公開,拓寬人民群眾參與管理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的渠道;認真實施“五五”普法規劃,增強全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全面推進依法治鄉。
進一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力求在提升社會管理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提高鄉村干部的科學發展能力。要用智謀事,不斷探索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新思路、新途徑。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切實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結合創先爭優,扎實開展“深化作風年”活動,著力提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本領。要以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載體,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為推進科學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政治基礎和組織基礎。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