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蓄勢,會有“噴薄”時
——婺城新城區開發建設歷程回顧
八年跨越路,彈指一揮間,八年時光對于一座城市而言,雖不算漫長,但卻有著太多的精彩可圈可點。登高望遠,俯瞰新城,一家家工廠、企業鱗次櫛比,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條條寬闊的道路縱橫交錯,園林式綠化布局的校園,恢弘大氣的市民休閑廣場,錯落有致的居民小區……一座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都市頓時盡收眼底。穿行在這片風生水起的熱土,隨時都能感受到它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和撲面而至的都市氣息。八載崢嶸歲月稠,創業艱難百戰多,如果能用一個詞來濃縮的話,那就是——崛起。
自2001年新婺城區成立以來,婺城區加快推進工業化和城鄉融合一體發展步伐,創造了一個個令人矚目的成就。踩著婺城科學發展的節拍,婺城新城區于2002年12月應運而生,2003年3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作為金華市“一中兩翼兩三角”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翼”,在婺城區委區政府的運籌帷幄之下,婺城新城區的廣大建設者們落實區委、區政府“發展經濟、建設新城”的正確決策,不畏艱辛、負重拼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致力打造“品質新城、效益新城”。新城區成立八年來,區域經濟增勢強勁,新城建設日新月異,社會事業統籌發展,一個規劃面積89平方公里,開發建設范圍東至浙贛鐵路及市開發區,南至長山鄉,西至市區三環線,北與竹馬鄉相鄰,轄白龍橋鎮、乾西鄉和城北綜合園區,融工業新城、商貿新城、人居生態新城于一體的現代化都市核心區蓄勢崛起!
新城崛起見證婺城改革開放偉大成就
短短幾年,先前荒廢的閑田空地,轉眼間成了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的工業園區、住宅小區和學校;昔日毫不起眼的荒郊野林,轉眼間成了商家競相開發的黃金寶地……今日的婺城新城區,正以銳利之勢拓步前進。櫛風沐雨八年,崛起,催生了一座人居新城、商貿新城;崛起,造就了婺城工業產業集聚的主平臺、工業項目的主戰場、選商引資的主陣地;崛起,更是點燃了婺城人民“解放思想、敢試敢闖”的無限激情。
新城區開建伊始,面對開發建設的重重困難,要將藍圖變為現實,新城區人凝心聚力信心堅,迎難而上求突破,確立了“倚靠白龍橋集鎮,重點有序推進”的開發策略,依托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品位建設、高效益產出、高效能服務五大特點,著力打造一座二產強勁和三產崛起,民生保障和環境優化,山水生態與城市功能和諧共生的精品城區。歷時不到一年半時間,建起了婺城區行政中心,一舉帶動了周邊住宅區、學校、和城市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集聚了新城區商氣、人氣,自此后新城區的城市建設高潮迭起、亮點紛呈。
短短幾年時間,在“二年拉框架、三年見成效、五年成新城”建設目標的指引下,新城區各項建設事業緊鑼密鼓、乘勢而上,星河灣、、藍灣國際花園、尚格又見康橋、陽光香榭、奧林匹克花園、常青新城等高品質樓盤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婺城小學、婺城中學、環中軸景觀帶南、北段等一批公建項目建成并開建,使城市的靈氣和內涵畢現;中心綜合區、洞溪工業區、臨江工業區、高教園區等功能板塊的形成,更為新城區平添幾分魅力。
新城崛起,規劃先行。在建城之初,婺城新城區開發與建設指揮部就把高起點規劃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先后編制了《婺城新城區戰略性規劃》、《中心區控規》、《臨江分區控規》、《中心區城市設計》、《乾西柵川分區控規>>,并對強弱電、給排水、燃氣等市政基礎設施進行了專項規劃,同時制定了城中村布局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基本實現了需要開發建設用地的規劃全覆蓋。一系列規劃的編制,為新城區的建設提供了依據,為新城區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掀起了一場場高品位、高標準、大投入、精雕琢的建設高潮。
據介紹,經過歷時八年的開發建設,截至目前,新城區已拉開道路框架15。2平方公里,建成區11.4平方公里,綠化面積42萬平方米,建成城市道路55公里,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資金近15億元。先后建成婺城區行政中心、行政服務中心、交通應急指揮中心等16個公建項目,還有5個項目正在建設中,5個項目準備開工建設。已建、續建、新建樓盤有23個,行政中心區塊有藍灣國際、尚格·又見康橋、奧林匹克花園等10家房地產項目;城北有上城華府、東方前城、天彩名苑、都市歐情等13家房地產項目,累計完成商品房結頂125萬平方米。
近年來,新城區完成婺城大橋、賓虹西路公鐵立交橋、白沙大橋、臨江大橋建設。白沙溪橡皮壩休閑景觀工程、金華江石柱頭橡皮壩工程、桐溪城防工程、中軸景觀一期北段工程、城北中心公園等城市景觀相繼建成。區塊內水電、排污、排水、供氣、通訊等城市配套日臻完善,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和不斷完善,新城區已經成為全國十大宜居城市——金華最具潛力和價值的居住版塊。
筑巢引鳳 挺起婺城工業經濟的“脊梁”
八年,婺城崛起一座新城;八年,新城區高昂起婺城工業經濟的“龍頭”,致力區域經濟跨越發展,引領婺城走進科學發展的春天。新城區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實施“工業立區”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培育和壯大二產,不斷增強產業支撐,形成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良性互動。新城區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14.3KM2,包括臨江分區、柵川分區、洞溪分區三個工業平臺進行開發建設。目前已經集聚了工業企業50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129家,初步構建了以汽摩配、五金工量具、醫藥食品、化工建材為主的產業格局。新城區培育了萬里揚變速器、巨龍管業等一批成長型企業,引進了中國校車、萊恩農業裝備、三環機械、康靈汽配、萬達汽配、婺陽動力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成為新城區新的經濟增長點。2010年6月18日,萬里揚成功上市,成為婺城區第一家上市公司,也首開婺城區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的先河。為此,今年新城區積極為巨龍管業、中科正方、金磐機電等七家企業上市培育對象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力爭每年有一家企業上市。
截至目前,婺城新城區引進的入園企業共計127家,投資規模1億元以上的企業有29家。中外合資企業15家(項目),世界500強合資企業有5家,協議利用外資2億美元。2009年、2010年新城區工業總產值連續兩年超100億元,占據全區工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2010年工業總產值是2002年的8倍,工業稅收是2003年的5倍;自2002年以來企業固定資產投入累計達到47.11億元。2010年新城區市級重點技改項目17個,占全區的50%。
從創業之初的百業待興,到全方位大開發格局的初步形成,這源于“工業立區”理念的成功實踐。為“筑巢引鳳”,新城區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配套水平的同時,創新服務理念,相繼出臺了招商引資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繼續引進好項目、大項目,提升產業檔次,擴大工業總量的;注重引進節能降耗、生態環保、新能源等產業項目;提高工業項目的開工率、竣工率、投產率、產出率,更加注重項目效益和加快企業轉型升級。規定凡引進的工業項目必須符合國家產業導向,符合新城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堅持集約、節約用地原則,鼓勵用地量少、產出量大、數量好的項目入園;對引進世界500強、境內外上市公司、企業、中國民企500強、馳名品牌等,注冊資金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及外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采取“一策一議”、“一企一策”做法予以政策商談,提供“一站式”優質高效服務。目前,新城區已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務體系,投資軟、硬環境精益求精。隨著雅蘇、龍蟠及柵川區塊逐步開發,新城區招商引資的平臺更趨廣闊。
當前,作為金華中心城市的重要“一翼”和婺城經濟發展的主平臺,新城區加快發展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在婺城謀劃科學發展的進程中,“一帶兩城三區四園”建設與城鄉融合一體進程的加快推進,處于城市核心區域的新城區將更具區位優勢。
策馬揚鞭再奮蹄,滿懷豪情向未來。面對機遇與挑戰,“新城區今后五年,要按照區委加快發展、快建新城的要求,高起點規劃,高品位建設,著力打造一座二三產發展強勁、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山水生態與城市功能和諧共生的品質效益新城。“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婺城新城區開發與建設指揮部總指揮王健信心滿滿地表示,下一步,新城區將繼續優化發展空間,實施“東接南連西擴”發展戰略;加快平臺建設,加速工業集聚發展;進一步強化項目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致力把新城區建設成為基礎設施完善、高新技術引領、特色產業鮮明、生態優美宜居的新型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