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經濟“油水”多
——記婺城區東方紅林場國家油茶油桐良種基地
“東方紅,太陽升……”聽說要去婺城區的東方紅林場采訪,我最先想到的就是這首耳熟能詳的《東方紅》之歌,也讓我對東方紅林場加深了一份親切感。5月4日一早,在林場場長尹潤富的陪同下,我們前往位于瑯琊林區內的國家級油茶油桐良種基地。從瑯琊鎮高田滕村村口驅車進入林區,遍植的濕地松等各類樹木生成了天然“氧吧”,雨后的林區更能讓人怡然自得地享受著清新的空氣。
據介紹,東方紅林場分為白龍橋和瑯琊兩個林區,土地總面積8205畝,其中林業用地7015畝;生態公益林5805畝;森林覆蓋率75.51%。林區內,我們能看到油茶、油桐、薄殼山核桃、烏桕、香榧、白沙枇杷等種質資源收集區、采穗圃、試驗林、示范林等,滿眼的綠色盡顯生機。
東方紅林場國家油茶油桐良種基地始建于1979年,2005年強化與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的科研合作,重點開展了以油茶為主木本糧油樹種的種質資源保育與良種生產,現保存油茶等各類種質材料1200多份。這里是2009年由國家林業局確定的第一批131處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之一,現有良種基地980畝,也是浙江省林業廳定點油茶良種采穗圃和定點油茶良種苗基地。經過幾年的大力建設,已經形成了以油茶油桐良種生產為主,兼具種質保存、科學研究、學術交流、技術示范、生產技術培訓和科普教育宣傳為一體的林木良種基地。
油茶和油桐是我國重要的優質食用油和工業原料樹種,在世界木本油料生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說起油茶、油桐,場長尹潤富興致勃勃地介紹:“油茶全身都是寶,其主要產品茶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很高的食用和保健價值,茶殼經提取可以制作木糖醇、活性炭等,茶粕可以加工生物農藥;油茶也是生物柴油轉化的主要原料,是國家重要戰略性能源儲備資源。油桐的主要產品桐油在工業、漁業、軍事、醫藥等方面有廣泛用途,發展前景非常好。”
“東方紅林場良種基地為紅壤丘陵,土層深厚,氣候適宜,雨量充沛,水源充足,這里植被生態保護良好,森林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種質資源保育與良種生產。”隨后,尹場長又如數家珍地告訴記者,255畝的油茶基因庫是國家科技計劃、國家重點科技推廣計劃、浙江省科技重大專項等一批重點項目的主要實施基地。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等科研單位充分利用該基因庫,選育出了長林系列9個國家審定的油茶良種,其產油量是普通油茶的7倍。其中,《油茶高產品種選育與豐產栽培技術及推廣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而且2010年最新選育的油茶優良品系,可畝產茶油81.5公斤,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基地年生產油茶等良種苗木300多萬株,推廣造林后,累計可增加經濟效益18億元。油桐基因庫有78畝,收集了種質資源162份,居全國第一。
在《東方紅林場國家油茶油桐良種基地發展規劃(2010-2015)》中,記者看到,6年內,良種基地規劃總體規模為面積1460畝,將投資約2400萬元用于良種培育和生產工程建設。尹場長介紹:“規劃建設項目的實施可以有效改善基地的基礎設施,提高良種繁育技術的科技含量,而且,項目建成后,可向社會提供油茶等良種穗條2000萬支,加快我省的林木良種基地建設步伐;可培育優質良種苗木500萬株以上,進而帶動一批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周邊群眾營林的積極性,增加山區群眾的經濟收入,既有生態效益,也有社會效益。”
據了解,目前,東方紅林場正在以“國家油茶油桐良種基地”為核心創建省級經濟林苗木精品園,園區規劃面積2619畝,分為種質資源收集、優新品種示范、良種擴繁及生態公益林四大功能區塊,將打造成一個綜合性、生態型的現代林業示范園。記者看到,園區內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基礎配套設施提升建設。375平方米的油茶新品種繁殖生產用房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油茶育苗繁育區內正在進行蔭棚改造,2000平方米的種子曬場改造工程正在進行,游步道工程完成60%……。“借農業‘兩區’建設的契機創建精品園,下一步,我們還要強化資源收集和新品種選育,加大良種苗木生產推廣,并利用其良好的森林景觀,開展林業觀光活動,同時通過園區建設和示范,增加周邊農民就業機會。”尹潤富告訴記者,要通過努力把園區建成一個“可看、可學、有效益”的示范園。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