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農業“兩區”建設,是省委省政府深入研究農業發展規律,準確把握農業發展階段作出的戰略決策,對全省農業現代化建設具有很強的指導性。今年,省政府確定全省農業“兩區”建設現場會參觀點設在婺城,我們既感到責任重大,但更多的是充滿動力,增強了抓好農業“兩區”建設的信心,目前各項籌備工作有序開展——
開足馬力快建設
齊頭并進見成效
自農業“兩區”建設開展以來,在婺城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正確指導下,圍繞實現農業跨越式發展的目標,我區建立了“138”規劃體系,“1”是指婺城區十二五期間現代農業發展的總體規劃,這是我區“兩區”建設的綱領性、法規性文件,也是“兩區”建設的基礎性工作;“3”是指湯溪、瑯琊省級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和糧食生產功能區規劃;“8”是指八大特色產業(優質稻米、花卉苗木、畜禽養殖、蔬菜瓜果、茶葉、水產、筍竹、休閑觀光農業)專項配套規劃。
通過努力,到2015年底我區將達到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顯著提高、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成效顯著、綠化婺城成效顯著、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初具規模、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高、農業品牌效應顯著提高、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等9個方面的發展目標。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建設,“兩區”建設成效明顯。
糧食生產工程區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
我區糧食生產功能區的總體規劃到2018年,全區共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15.8萬畝,占全區耕地面積的48.5%。目前已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2.3萬畝,今年要建設2萬畝,功能區糧食生產綜合能力顯著增強。主要表現在:一是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全區共修建主機耕路15.2公里,新建水渠8.6公里,硬化水渠9公里,新建機埠12座,改造農電線路19公里。功能區基本形成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樹成行格局。二是農田質量顯著提升。通過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農藥減量控害增效技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土壤污染。全區共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36萬畝,推廣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面積4.5萬畝,農藥減量控害增效實施面積24萬畝,通過種植綠肥和推廣使用有機肥,有效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三是先進科技充分應用。“智能化水稻溫室育秧技術”、“水稻病蟲害生態工程控制和綜合防治技術”、“智能化標準農田長期地力檢測技術”、“農業地理信息系統”等大量先進農業高端技術在功能區內得到應用,使糧食生產功能區成為我區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的集中平臺和示范基地。四是社會化服務全面推廣。全區共有農業機械化服務專業合作社11家,統防統治組織55家,溫室育秧中心907平米。今年新建1個萬畝糧食生產公共服務中心。
現代農業園區初具規模
根據全省現代農業園區“125”工程建設總體要求,我區按照“產業集聚高、三產聯動強、循環模式新、輻射帶動廣”總體思路開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截至目前,湯溪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已列入省級創建點,瑯琊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園已通過專家評審。瑯琊奶牛產業示范區、茶花、桂花苗木產業示范區、西吳漁業主導產業示范區等3個主導產業示范區和東方紅經濟林苗木精品園、湯溪中華鱉特色精品園、蔣堂葡萄精品園、蔣堂生豬精品園、龍門特色漁業精品園等5個特色農業精品園列入省級創建點,園區建設初具規模。主要表現在:一是設施裝備進一步提升,完成園區道路建設12.3公里,渠道修建6.6公里。新增農產品質量檢測設備4套。二是產品品質進一步提升,通過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應用和低產改造,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三是生態循環模式推廣應用。以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示范項目創建為契機,加快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