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爭實現“村村覆蓋”
致力打造“文化糧倉”
寬敞明亮的書屋里,窗明幾凈,各類圖書、報刊整整齊齊地排放在書報架上,井然有序。幾個剛剛做完作業的孩子正捧著兒童讀物看得津津有味,圖書管理員在對新進的圖書進行分類,幾個農民讀者或翻閱報刊,或精選圖書……這是記者在羅店村農家書屋內看到的真實場景。
據介紹,羅店村農家書屋面積40平方米,陳設3個書架,總共有3000多冊圖書,30多種報刊雜志。在書屋里,幾個村民正在認真翻閱書籍。該村村民方大爺說,自從村里建起了農家書屋,特別是對村里的未成年人來說,看書確實方便多了,以前看書要到城里的圖書館借,如今在家門口就可以免費看書。記者了解到,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喜歡來書屋看書,該書屋位于村中央,每天都是準時開放,村民借閱書刊非常方便。
據了解,羅店村早在70年代就設立了圖書室,當時僅放置了一些陳舊的書刊、雜志,沒有建立制度,也沒有人員管理,作用不是很明顯。2004年,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村里投入3萬余元用來改造圖書室,改造的圖書室面積40平方米,配備有3個書柜、6張桌子及12把椅子,有書籍達3000多冊,報刊雜志30多種,電子音像制品100多張。并邀請了文化館領導給予業務指導,把書籍分為文學類、教育文化類、政治法律、歷史、經濟、農業、醫學、綜合類等。
據悉,羅店村對農家書屋工程包括農家書屋的建設、管理、維護和使用四個方面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安排,做到在工作中注重細節、追求實效。在書屋開放時間上,該村規定每日開放的時間為4小時以上,只要有村民有閱讀或借書的需要,隨時開放,并配有專門圖書管理員,做好圖書借閱登記和圖書管理、秩序維護工作。在制度操作上,村圖書管理員和相關文化工作負責人經過上級圖書館的指導培訓,在圖書分類、登記、上架、保管和借閱等全部過程嚴格按照要求,做到了對農家書屋的所有書目都認真核對、接受、登記、制度上墻、免費借閱管理,同時制定了具體的讀書借閱制度、文化工作制度、農家書屋管理制度及圖書管理人員崗位職責,并掛牌上墻。在管理措施上,在書屋多視角醒目粘貼了書籍分類標識,對桌椅、書柜、報欄位置等精心設計,用心擺放。應村民需求,隨時為村民播放農家書屋內的電子音像制品。還注重發揮農民群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聽取他們對農家書屋的管理和維護以及出版物需求的意見。
負責農家書屋管理工作的羅店村干部詹素娟告訴記者,自圖書室改善以來,在上級相關部門的幫帶支持下,每年新增圖書百余冊,更新的快了,村民們前來借閱的也多了,村中看書讀報的“味”也漸濃了。有的村民笑說:“現在不到書屋來看下書讀下報好像感覺少了點事情…”最令村民感到欣慰的是:今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領導來考察時,連連稱贊農家書屋辦得有水平、有特色,鼓勵大家再接再厲辦得更好,讓農家書屋真正惠及廣大百姓。
花卉之鄉,書香飄溢。羅店村農家書屋辦得有聲有色,這是羅店鎮黨委政府積極推進農家書屋建設的一個縮影。在抓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把它作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一項重點民生工程來抓。為了確保農家書屋建設工程真正落實到位,羅店鎮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陳旭日為組長、鎮長邵國龍為副組長的農家書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今年,羅店鎮根據市、區“農家書屋”建設的部署和要求,5月30日前,全鎮30%以上的行政村要完成“農家書屋”建設;在今年年底前,60%以上的行政村要完成“農家書屋”建設;到2012年6月底前,全鎮所有的行政村要完成“農家書屋”建設,實現“農家書屋”村村全覆蓋。羅店鎮黨委書記陳旭日說,農家書屋的建立,點燃了農民讀書、用書、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熱情,進一步活躍和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改善了農村文化環境。我們會珍惜這種機遇,充分發揮農家書屋的作用,依托農家書屋,為羅店百姓打造一個理想的精神文化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