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橋鎮臨江村有這樣一個地方。兩幢原始的土坯房矗立在路的深處,房內沒有任何時尚的裝潢,甚至連燒飯用的都是土灶臺。房子的后面有一口很大的魚塘,周圍種滿了茂盛的植物。房子的前面則是一片田地,種著各式蔬菜,散發著古樸的農家田園氣息。
這里就是白龍橋小豐休閑農莊,它還是市級三星級農家樂。“我這農家樂雖然很迷你,只有300平方的兩幢房子,其中,5間就餐包廂,日允許最大接待量只有80人,但是,來這里的顧客還是絡繹不絕。”農莊主人唐小豐告訴記者,一般從星期一到星期四,他們就能接到很多預約電話,基本上每個周末都是門庭若市。
究竟是什么吸引著這么多的顧客呢?記者發現了特別之處。一般的餐廳,客人很少接觸到廚房,但在這里,廚房就在門口,客人進入包廂都要先經過廚房,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整個做菜過程。而且,廚房里立著一座原始的土灶臺,后面燒柴,前面用大鐵鍋燒菜,“這是我們這里的特色之一,也是顧客比較喜歡的項目之一。”唐小豐指著土灶臺說,現在這種土灶臺已經很少見了,有的客人還會要求自己來燒菜,體驗這種土的感覺。
除了土灶臺之外,魚塘是農莊的另一大特色,顧客大都是沖著農莊的魚而來。魚雖小但味道正宗,是客人們對魚的評價。唐小豐說,原本他只是經營水產養殖,因為他養的魚自然原生態,再加上味道好,有很多人都愿意到他這來吃魚,慢慢地就發展成了農家樂,可以說,魚是農莊吸引顧客的一大招牌。
唐小豐的養魚方式很特別,用他的話說,他養魚非常輕松,定期投放些魚苗,定期給魚塘消毒就是他的全部工作,他采用最原始的放養手段,讓魚自己找吃的,頂多投放一些農家肥,比如將豬的糞便作為魚的飼料。據唐小豐介紹,魚塘的水來自白沙溪,再加上完全按照魚的習性來養殖,這樣養出來的魚就是原生態,味道自然很鮮美。不少回頭客都是沖著這里的魚來。金華市釣魚協會的評委徐國慶就是其中之一,他不僅自己來,釣魚比賽還安排在了農莊,比賽之后,協會的會員們都一致評價農莊的魚好。
農莊雖小,但是五臟俱全,同時還保留了農家最土最原始的風味。唐小豐和記者聊起了他的經營理念,農家樂重點在于農家,農莊的發展就要突出農家的“土”味,不管是環境還是菜品,客人們來之前都會提前預約好要吃哪幾樣菜,他再根據菜單到農戶家里去收購蔬菜、雞牛肉等材料,保證每個環節都來自于農家。正是這一理念,讓唐小豐的農家樂富有特色,農莊也蓄勢待發準備進一步發展。“今年年初,在白龍橋鎮領導和市、區領導的幫助下,農莊還順利拿到了新的項目,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確定為浙江省首家定點青蝦苗種繁育以及示范推廣基地,這種青蝦肉質鮮嫩,在江蘇一帶已經供不應求,如果能養殖成功,對農莊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想到未來的發展,唐小豐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