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降暴雨,婺城農作物受災嚴重
自6月初特別是10日入梅以來,婺城區出現了長時期的強降水天氣,田間普遍積水,局部地區發生嚴重內澇和農作物受淹,已對農業生產造成較大影響。據統計,截至昨日,全區早稻受災面積21000畝,單季受災面積13000畝,玉米受災面積1350畝,經濟作物51000畝(其中蔬菜37000畝),水果11000畝;白龍橋鎮雅舒等村遭受水淹,部分家畜受到損失,其中被淹豬590頭,羊15只,牛5頭,家禽9200羽,欄舍損毀650平方,合計經濟損失15353萬元。另有苗木受災面積1412畝,經濟損失5648萬元。目前,全區累計損失預計達21001萬元。
記者從金華市氣象臺了解到,6月上旬以來的降水過程是1999年以來我區梅汛期最典型的連續暴雨過程,具有降水強、區域重疊和持續時間長等特點。今年1-5月份,我區降水量為1951年以來最少,各地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而6月3日后,天氣形勢發生大轉折,部分地區暴雨不斷,13天內出現了12個暴雨日,致使旱澇急轉,全區各鄉鎮農作物不同程度受災。
為了減少災害造成的影響和損失,區農林局立即行動起來,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抗災自救,減少損失,盡快指導農戶恢復生產。
建立信息通報和災情統計制度。自暴雨開始之初,區農林局就按照天氣形勢的發展,以糧食、特產、畜牧各條線為單位,要求下屬事業站做好災情信息報送,同時將災害情況歸類、整理,預計出經濟損失,提供給業務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為指導抗災救災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制定措施開展技術服務工作。該局目前已經制定了《陰雨天氣對蔬菜生產的影響及管理措施》、《暴雨洪澇災害后水稻生產補救技術措施》、《畜牧業災后防疫及管理措施》等,通過農民信箱、婺城農林網向全區種養植農戶進行宣傳。農技站派人將措施發放到各鄉鎮農技人員和種糧大戶手中,讓群眾第一時間開展自救工作。
深入基層開展技術指導。在發布技術措施的同時,該局技術人員積極行動起來,農技站每天到白龍橋臨江、洋埠、羅埠、湯溪等重災區和重點產量鄉鎮實地查看災情并開展技術指導工作,目前已經達30余人次,并幫助需要補種的農戶聯系晚稻種子,合計410畝。同時,畜牧局救災技術服務小分隊16日到白龍橋鎮雅蘇村受災現場了解受災情況,并發放消毒藥品,對受災場地進行及時消毒,為受災群眾做好動物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服務,防止動物疫病的發生。
加大災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近日,該局對災后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和技術指導活動,加大農產品質量專項抽檢。對湯溪鎮九峰山桃花屋楊梅專業合作社的楊梅和長山鄉等5個重點鄉鎮的蔬菜水果種植基地、專業合作社進行了抽樣,結果全部合格。此外,該局還組織巡查小組,對規模養殖場、動物防疫場所進行一次徹底的巡查,幫助畜主做好病死、溺死畜禽的清理工作,并無害化處理病死、溺死動物。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