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田野剛孕育著增收的希望,在白龍橋鎮董村卻已迎來了收獲的季節。該村村民種植的300多畝“杭豐一號”辣椒已開始采摘上市。道路兩旁種植的辣椒,鮮艷、嬌嫩的紅辣椒讓人目不暇接,聞著這些醉人心脾的辣椒香,頓時讓人心曠神怡。
在村民的帶領下,記者找到了剛從湯溪收購辣椒回來薛卸虎,黝黑的臉龐,三十出頭,看上去不善言辭,干起事來卻很老練,但是聊到他種植的辣椒時,卻說得頭頭是道。薛卸虎已經種了七八年的辣椒,并且還成立了紅火火辣椒專業合作社,可以說是附近有名的“辣椒大王”。
最初,薛卸虎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選擇在城市里謀生。一段時間后,薛卸虎發現自己并不適合城市生活,于是選擇回到家鄉。當時,董村已經有人開始種植辣椒,薛卸虎也加入了種植大軍。“那時候是露天種植,規模很小,也只是種一季,上市時間也比較集中,所以沒什么優勢的。”愛動腦筋的薛卸虎就嘗試種植大棚辣椒。“這樣一來就可以不受氣候限制,辣椒上市時間也提早了不少,這個‘時間差’讓我的辣椒賣了個好價錢。”
但是薛卸虎并沒有滿足,雖然大棚種植辣椒可以提早上市時間,但一季過后大棚就空閑下來,而到了春節期間辣椒的價格和銷量非常可觀。薛卸虎就通過學習種起了雙季辣椒。第一季辣椒在6月開始采摘,采摘之后又種下第二季,到春節前后差不多可以上市。他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去年他家種了10畝雙季辣椒,每畝收獲4000公斤左右,按去年的平均價格算,這10畝辣椒讓他增收七八萬。
薛卸虎不僅自己種辣椒,還做起了辣椒生意。辣椒上市的季節,他每天一大早起來,去各個村莊收購新鮮采摘的辣椒,下午把收購來的辣椒運到義烏、金華市場銷售。由于當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種出來的辣椒產量高、賣相好、口感微辣,深受金華、義烏等地消費者喜歡。“雖說起早貪黑,可是一年下來也能賺個好幾萬,比在外打工不知好多少”。薛卸虎滿意地說。
記者了解到,董村大多數人家里都種辣椒。“由于前幾年辣椒市場行情好,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種辣椒,本地市場已達飽和狀態,這給我們銷售帶來壓力。”于是薛卸虎又有了新的想法,成立辣椒深加工廠,通過保鮮加工能使辣椒銷往外省或開發辣椒附屬價值來增加效益。“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薛卸虎雖然有了這樣的想法,但一個人精力畢竟有限,他很希望能有人和他一起合作。
這幾年,薛卸虎更是瞄準了城市居民的菜籃子。“單一的辣椒種植很難滿足市場需求,下一步我將調整種植結構,種植暢銷的蔬菜品種,利用區域優勢建立蔬菜產業基地。我覺得農業要發展,就必須要走產業化道路,一方面可以提高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效益”。薛卸虎信心百倍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