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紙能見天下業 一毫可畫古今情
畫架上架著干凈的畫板,畫板前的老人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拿著畫筆,不消半天功夫,一幅栩栩如生的風景油畫就誕生了。只要對著那執著的背影喊上一聲陳大爺,這位老人就會應聲回頭,掛滿油彩的臉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他就是與顏料打著一輩子交道的樂天老人——陳品照。在陳品照位于乾西鄉黃橋頭村的家門口,貼著這樣一副對聯,上聯為“片紙能見天下業”,下聯為“一毫可畫古今情”,這是村民們對陳品照的贊美,更是陳品照自身追求藝術的真實寫照。
陳品照出生于1941年,童年時就展露出與眾不同的繪畫天賦,白天跟小朋友們去田地里玩耍,晚上回家就把所見的所想的畫下來,為了畫一只鳥,他可以在墻頭“潛伏”觀察大半天;為了練毛筆字,他收集一切能收集到的廢舊報紙,不放過任何一個空白角落;在實在沒有廢報紙的時候,他就隨便撿上一條樹枝當筆,把泥地沙地當紙,一蹲就是一個白天。因為小時候家里窮,陳品照往往要攢上很長時間的錢才能買上一本書法臨摹本,他回來就對著書反反復復地練,直到書都掉了頁。
對于少年陳品照來說,最羨慕的人就是自己的表哥,他是一名普通的油漆工,陳品照認為能當一名油漆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件事,既能賺錢,又能滿足自己的繪畫欲。20歲的陳品照自己買了油漆板、油漆刷,單槍匹馬就找到了表哥那,看著學了一個星期后就回來自己琢磨。1960年,陳品照終于收到了第一筆訂單,2元一天的工時費讓他嘗到了甜頭,細膩別致的畫工,獨特美觀的色彩搭配,也讓陳品照的名號一傳十,十傳百。方圓20里左右的村民們都慕名來請陳品照,最遠甚至還有特地從蘭溪趕過來的。就這樣,陳品照用一條扁擔挑上油漆工具在油漆藝術的田間小路上走了50年,成為了村民間交口相傳的著名民間藝人。
如今,陳品照的四個兒子早已成家立業,最小的兒子陳玉奇也結婚生了一個漂亮的女娃娃,四個人都做著與油漆不著分毫的工作,有人不禁要問他了:這么好的油漆手藝無人繼承,你后悔嗎?每當這時,陳品照就又會露出他標志性的笑容,看著墻上掛著的家族照片,釋然地說道,天下哪有父母不希望孩子好的,孩子們有更好的平臺去發展,我們做父母的都是全力支持,對于這傳統的油漆手藝,我收徒弟帶學徒,手把手地教他們,之后徒弟再帶徒弟,開枝散葉,在未來,油漆的手藝不會失傳,只會更加的傳揚下去。老人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傳統手藝,這樣中國的傳統藝術才能夠源遠流長。
現在的陳品照已經70多歲高齡了,但他與一般的老人不同,他不愛逛茶館,不愛打牌,更不愛嘮嗑,獨獨只愛那一張張小小的畫紙。陳品照說,以前畫畫是為了養家糊口,現在畫畫更多得是圖個開心。68歲那年,陳品照報名參加了老年大學的國畫班,畫起牡丹來是別有風情,還與30多位志同道合的油畫愛好者在婺城區田園油畫公社進修。陳品照除了愛畫畫,也愛種樹,他常常背起樹苗拿起鏟子就給村子道路“美容”,每年到了暑假,陳品照就免費為孩子們上國畫課。60多年的時間里,村里哪戶人家有喜事,陳品照都不吝油墨,揮毫幾幅大字或者畫上一幅應景的畫親自送到人家家里,每逢過年過節是陳品照最忙碌的時候,村民們扎著堆來問他要對聯要字畫,他也不怕麻煩,特地準備了吉祥的詩句,免費相贈。與陳品照聊天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他如孩童般爽朗的笑容常常能感染身邊的人,陳品照知足常樂的好心態與他常年畫畫也有一定的關系,畫畫最需要一個人靜下心來,要沉得住氣,陳品照在給二兒子陳玉豐的公司題詞時,寫了這么一句話:先做人,后做事,品質改變世界。這是陳品照的人生格言,如今他把這句話留給了孩子,就是希望孩子們不管做什么行業都要先學會做一個合格的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