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體驗農村生活 ——浙師大國際學院暑期實踐隊走進白龍橋側記
暑假,當歸家的集結號吹響,學生們都收拾衣物書本,坐上回家的列車。而在浙江師范大學的校園里,卻有那么一群人,穿上統一的文化衫,帶上統一的紅色小帽,高喊著:“今年暑假,我們不回家!
這是一支由16名來自浙江師范大學國際文化與教育學院組成的2011國際學院暑期實踐隊,除1位帶隊指導老師和5位大二帶隊學生外,其余全是大一學生。7月5日,當學校每個學院的暑期實踐隊都在召開莊重的實踐啟動儀式時,他們也選擇在這一天走進了白龍橋鎮,拉開了為期10多天的實踐調研活動的序幕。
實踐隊以“婺顏六色”為隊名,深入白龍橋鎮開展“新農村視野下農民公民意識調查”的問卷調研,其間也開展一系列如“婆媳廚藝大比拼”、“我和留學生一起做農事”等活動。對大部分實踐隊隊員來說,這么零距離地接近田間地里、民俗風情還是第一次。接下來,他們還將走訪白龍橋鎮的古方一村、古方二村、洞溪村等6個村進行相關的問卷調研及活動開展。
采訪手記:當80后的一代人都升級成為家長,90后的這代人已轉眼即將步入社會,面對充滿誘惑的花花世界,這群實踐隊的孩子們果斷勇敢地素面朝天,走進烈日高照、揮汗如雨的田間地里,為新農村的建設做出他們力所能及的努力。
飯菜上齊了,要等著所有隊員到了一起吃,口渴沒水了,要讓所有隊員都喝上一口,記者在與這16位大學生交往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真情和友誼。

我的毛筆字很棒的
鋪開紅紙,捻一捻筆尖,再輕蘸少許墨水,來自塔吉克斯坦的留學生焦偉德寫得一手像模像樣的毛筆字。今年23歲的焦偉德已經在浙江師范大學求學三年,下半年就要攻讀碩士學位了;顫姛崆榈乃恢倍加幸粋夢想,那就是登上長城“當一回好漢”,他還想去用冰磚砌起的晶瑩城市哈爾濱,感受一下那里的民俗風情。
7月7日,浙師大國際學院暑期實踐隊在葉店村開展了“對聯送萬家”活動。在葉店村宗祠里,實踐隊隊員聯合學院留學生為當地村民帶來了眾多精彩的節目,與村民形成良好互動。隊員們教當地的村民玩空竹,當地小朋友和留學生一起學習紅色舞蹈《繡紅旗》,中外學生共同走秀,向當地村民贈送關于公民意識的對聯,觀摩新農村風情。
從小練習書法的邵潤泰是一位來自富陽的大一學生,他特別為村民們準備了一百多幅行書對聯,對聯內容主要以祝福詩詞為主,傳達出對新農村建設和和諧社會的美好愿景。在當地大學生村官的陪同下,實踐隊員和留學生挨家挨戶向當地村民贈送了對聯,受到村民歡迎。